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关于汉字历史名人的故事?

说起汉字文化,就不得不提我们伟大的“仓老师”了。世人天天把仓颉造字挂在嘴边,但是这个故事真正说得上来的可没几个人。传说仓颉天生双瞳四目犹似电闪,受灵龟点画投入黄帝麾下为一史官,初期靠绳结记事,后因蚩尤无赖戳中其记事方法的缺陷及准确性不足而激发了仓颉造字的决心。后又逢灵龟赐予丹书,潜心研读,仰视星奎圆曲,俯视山川脉络,旁观鸟兽虫鱼,描摹草木器具,终成文字,赐万世福。

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有哪些

仓颉结束了结绳记事的历史,将汉字推向了古文字时代,而其后逐渐也演变出了许多字体。仓老师今天要带着我们来学习几种听闻但不熟知的宝贵财富。

陶文是刻在陶器上的文字,是中国汉字的雏形,比甲骨文还要早一千多年,原始文字大都属于图腾,后来内容越来越复杂化后逐步发展成了题款式,进而演变成特殊的语言符号。较有名的如半坡陶符,丁公陶文,高邮陶文等。

甲骨文,又称契文,甲骨卜辞或龟甲兽骨文,主要是王室用于占卜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是目前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

传承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发展的事例?

青出于蓝:

南北朝时,李谧18岁就拜当时的大学问家孔璠为师。孔璠知识渊博,为人谦虚,学生们都很敬仰他。李谧拜他为师后,学习非常刻苦。

没过几年,甚至连孔璠都有不如李谧的地方了。一次,孔璠读书时不太理解书中的一段话,就请教李谧:“你看这段话是什么意思?”李谧认真地分析了那段话,然后详细地回答了老师的问题。

有人问孔璠:“你做老师的倒要请教学生,就不怕在学生面前失去威信吗?”孔璠不在乎地说:“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老师也不是固定的,谁懂得多,谁就可以做老师。”问他的人听了,信服地点点头

传统文化创新的事例屈原?

据《史记》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中华传统文化手抄报:屈原的故事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为国家复兴而奋斗的人物故事?

1、钱学森,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当时任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超音速实验室主任和“古根罕喷气推进研究中心”负责人的钱学森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不易,而钱学森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美国千方百计要将他留下不让他回国,他历尽艰辛才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2、吉鸿昌,1931年9月21日,矢志抗日的吉鸿昌将军被蒋介石逼迫下野,到国外“考察实业”,船到美国,吉鸿昌就接二连三地遭到意想不到的刺激,如那里的头等旅馆不接待中国人,却对日本人却奉若神明;

3、华罗庚,大数学家华罗庚,在“七七”事变后,从生活待遇优厚的英国回到抗日烽火到处燃烧的祖国,不为金钱和学位,回国后积极参加抗日救国运动。1950年,他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第一流数学家,并被美国伊里诺大学聘为终身教授,但他毅然带领全家回到刚解放的祖国;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播中华文化名人的故事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