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谢葆真简介(京剧谢涵)

谢葆真简介(京剧谢涵)

作者:穆海亮(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作为共产党员、革命烈士杨虎城将军的夫人,谢宝珍女士为民族解放事业做出的贡献令人难忘。由陕西省京剧院创作制作的京剧《谢葆真》近日再次上演,依然好评如潮。

谢葆真简介(京剧谢涵)

该剧塑造了一个极具历史性和艺术性的谢宝桢形象。作为一部传记剧,《谢葆真》并没有体现一个完整事件的人物性格,而是精心挑选了谢宝桢一生中的几个典型片段,每一个片段都凸显了他性格的不同侧面。总而言之,它们以连贯而完整的方式勾勒出他的精神成长轨迹。年轻时参军,有着远大的抱负。虽然他还稚气未脱,但他的爱国情怀已经开始显现;他“放手”,反对封建旧俗,呼吁女性觉醒。年轻的谢宝珍有着明显的时代印记,她把它扛在了杨虎城的面前。诗中的“炫耀”和当她得知面前是杨将军本人时的羞涩,给这个新女人一种可爱的青春气息;随着阅历的增加,谢宝珍逐渐成熟,熟练地打麻将,争取团结抗战。革命者的智慧登场;谢宝珍为救杨虎城,不顾个人安危身陷囹圄,展现了女英雄的英雄气概;尽管在狱中遭受酷刑,她仍不忘初心,勇敢坚毅,笑骂不断,令反动派汗颜。浓郁的爱国情怀、立体的形象塑造、悲壮悲壮的结局,赋予了舞台上的谢宝桢非凡的气度、传奇色彩和人物魅力。

京剧《谢葆真》剧照资料图片

全剧最感人的无疑是谢宝桢和杨虎城的爱情。从相识、相爱,到相互依赖、陪伴,从一见钟情开始,到最后天长地久,两人的爱情既惊心动魄、超越世俗,又更加平淡、自然,就像一对普通的情侣。一见钟情在歌剧中是老生常谈,生死之恋在舞台上也并不罕见,但剧中处理得却是实事求是。正是因为杨虎城的热血《自誓诗》作为伏笔,谢宝桢对这位爱国将军的仰慕之情才得以实现。 “牵手革命”的誓言,是浓浓爱意的自然流露;夫妻俩经历了面临危机时的勇敢态度,逃亡海外时的同甘共苦,以及近二十年来彼此的亲密陪伴。谢宝珍冒着生命危险救杨虎城并勇往直前的英雄事迹,不仅源于一个革命女性的非凡勇气,也源于一个革命女性的非凡勇气。这是妻子对丈夫爱的自然升华。

该剧除了谢宝桢与杨虎城的爱情主线外,还穿插了主角与母亲的两次离别,以及夫妻俩与儿子的生死离别。剧中最精彩的场面并不是因为激烈的冲突而引人入胜,而是因为情感丰富、揪心。

以情感打动人心,是戏曲艺术的优势。淡化外部冲突,注重内心情感,符合歌剧的审美规律。关键在于如何落实到舞台上。就此而言,该剧具有三个突出特点。

一是传统节目的现代改造。杨虎城和谢宝桢相遇的那场戏,在舞台管理上很有创意。一是小脚女人的自恋导致了谢宝桢产生了“放手”的念头;随后,为了展现“放手”之美,谢宝桢持枪上马,英姿飒爽。忽然,马受惊,宝桢陷入危险。杨虎城上前解救。两人有着秘密的爱情。在这个过程中,骑马、驯马、拦马、控马、救人的动作都是一气呵成。它们都源自传统程序,并创造性地转化为现代舞蹈语汇,尤其是长丝的摇曳和展开。表现的自由夸张了舞台气氛,凸显了人物的个性,也凸显了演员的功底。光一切,在温柔深情的歌声伴奏中,两个人相依为命,四目相对,在一轮满月下,许下了一生的承诺。这一刻,“花儿羞红了脸,温暖涌上心头,两颗心颤抖,牵手一生”。虽然这是传统戏曲惯有的意境,但在现代舞台上却散发着迷人的芳香。

二是迂回的历史表述。饰演谢宝桢和杨虎城,不可能避免西安事变,而要在话剧舞台上对如此重大的历史事件进行“正面突击”显然难度极大。该剧通过日常生活场景间接渲染了西安事变前的紧张局势;而通过街头小贩的流动,自然也说明了这起事件的巨大影响。这个设计可以说是大有来头。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汹涌。表面上有说有笑,内心却很紧张。舞台上的戏剧就是在这种“不一致”的情境和内外错位的思想中诞生的。

三是永恒而酣畅淋漓的抒情咏叹调。对于表演歌剧的人来说,歌剧是通过音乐来传达的,情感是通过音乐来表达的。剧中,夫妻深情对唱,母女别离心碎,报国之志慷慨激昂,幕后和声悠扬。剧的最后,谢宝桢愤怒声讨特务的那一幕,酣畅淋漓的歌词就像一把匕首刺入敌人的心脏,又像清晨的光芒照亮人们的心灵。

苏伊士运河码头那场戏,虽然打斗开始略显突然,但谢葆桢与杨虎城的对唱尤为精彩:树与风筝的爱情、船与帆的爱情、友情马与鞍之间,雷电相伴。比喻意义精妙,借物抒情,唱词娴熟,唱腔如梁。两者的有机融合,为整部剧增添了光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