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革命老区桑植(桑植红色歌曲)

革命老区桑植(桑植红色歌曲)

新华社长沙2月3日电标题:革命与玫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桑植民歌见证“热血浪漫”

新华社记者苏小舟阮周伟

革命老区桑植(桑植红色歌曲)

“在桑树下支个灯台,给姐姐写封信。我去当兵的时候,姐姐在家,三五年都不能来了,你把花移植一下吧。”你自己种植,然后把它们种在别处。” 1928年夏天的一天,红军师长何金斋用这首桑植民歌讲述了与爱妻戴桂香的生死别离。

一个多月后,何金斋在石门尼沙镇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7岁。

“桑树下放灯台,给丈夫写信,你一年不来,我就等一年,你两年不来,我就等两年。”没有钥匙,锁就打不开。” 1931年夏天,戴笠得知这个坏消息,震惊不已。桂香悲痛万分。

她一生都是便衣寡妇。 60多年来,她几乎每天都去丈夫的坟前唱这首歌,每天摘一两片桑叶。直至去世,她留下了一个装满桑叶的木箱。

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像当地常见的灌木——棵桑树一样,何金寨、戴桂香这样的“热血浪漫”故事遍布漫山遍野。

烈士们的精神就像一棵桑树。风不断吹,雪不弯。即使火烧毁了枝叶,根仍然坚强而有活力。春风一吹,新芽就发芽了!

隆冬,记者走进湖南省张家界市(——),原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核心区。这里以前是战场,现在却是世界自然遗产和著名风景区。

在永定区大永溪光荣的大院里度过晚年的侯宗元,7岁多岁时就与父母、叔叔、哥哥、嫂子一起参加了红军。

“一颗炸弹在我旁边爆炸,冲击波把我撞到河里,幸好我抓住了马尾,没有被淹死。”侯先生说,“我父亲腹部中弹,没几天就伤重不治身亡。我家八口人大部分都在战斗中牺牲了。”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红二、六军团以及在此基础上组建的红二方面军,容纳了超过50万的国民党军队,为长征的胜利做出了不朽的贡献和中国革命的胜利。

在中国工农红军第二方面军开始长征的纪念馆里,有一尊三名单臂红军战士的雕像。秦章恒副局长告诉记者,红二方面军出了三位“独臂开国将军”——何丙炎、余秋里、严福生。

评论员顾秀琴含泪介绍,1935年12月21日,22岁的红军师长何丙炎在一次激战中中弹右臂受伤。伤势恶化,需要截肢。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何丙炎让医生用木工锯把受伤的手臂锯掉。

”木锯吱呀呀呀地响了两个多小时,何丙炎疼得把嘴里的毛巾咬出了好几个大洞。贺龙闻讯赶了过来,捡起几根浸湿的断骨。满地都是血。周围的红军干部战士们说:你们看,这是何丙炎的骨头,共产党员的骨头,多硬啊!

张家界市委宣传部部长郭天宝告诉记者,1927年至1936年,张家界地区有20万多人参加革命,2万多人参加红军,6万多人死亡。为中国革命光辉灿烂,许多家庭充满了英雄。

张家界市革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陈美林表示,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催生了桑植民歌——中追求光明的战斗口号。你不怕辣,你想当红军战士,就不怕杀人,把刀架在脖子上砍。”我头上只有一个碗大的疤痕!”

行走在武陵山腹地,随处可见烈士故居、红军医院、战场遗址、红色苏维埃旧址……无数英雄激昂的往事,以血、火、泪迸发出来。还有桑树间的笑声。

红二军团老兵韦天禄回忆:部队经常断粮,靠采野菜、挖树根充饥。偶尔,有人给我一个煮熟的土豆。我觉得它很香很珍贵。我用手吃,连一点点泡沫都不忍心扔掉。有些人太饿了,甚至还没尝尝土豆就吃掉了。看到别人吃得慢,我心里很后悔。有时土豆少,人多,就把土豆捣碎,加野菜调成糊,大家吃。

张家界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副馆长徐丹、评论员杜爽表示,红军始终为群众着想。土豪没收的东西,秘密送给群众;他们帮助群众种田、挑水、盖房;他们没有从群众手中夺过一针一线,没有动过群众的一草一木……纪念馆里还珍藏着红军高于市场价支付的东西。给菜农十块银子。

陈美林表示,面对红色风暴和白色恐怖,人民做出了追随共产党的选择!积极参军、支援作战、筹集资金……

桑植民歌对此唱道:“红军一下南山,秋风细雨寒风凛冽……红军一遣返,武陵山顶筑起一座高台。 ……”“儿媳妇,快起来,把灯挂在门口,照在路上,你好,行军同志”。

鱼与水深情生死相依,红军战士死在战场上更加安心。

红四方面军1师1团团长何桂如在战场上高喊:“同志们,为了下一代有饭吃,冲锋吧!”他不顾枪林弹雨,身先士卒,冲锋陷阵。他身中七枪,壮烈牺牲。他年仅33岁。年龄。

1951年,贺龙写信给表弟陈桂英(何桂如的母亲):侄子桂如的血没有白流,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非常光荣!

记者采访中,无论是走到密林深处、走到溪边、走到城乡文化体育广场,还是登上和谐列车、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公交车,都听到桑植山歌、红色山歌到处传唱,处处可见繁荣景象。场景。

慈利县溪口镇樟树村“苏维埃溪口区政府”旧址,种植金秋梨、葡萄、西瓜、桃子田畴;海滨沙滩还推出了户外拓展体验旅游项目。

村民王家顺告诉记者,村里已有680多亩土地被流转,发展旅游业、果蔬采摘等绿色经济。全村1300余名村民均有不同程度增加收入,贫困户全部脱贫奔小康。

何金寨墓地的一侧是桑植县洪家关光荣园,周围都是桑树。 60岁的院长何小英自豪地向记者展示了“再就业证明”。 30年来,何小英服务过戴桂香等100多位革命老一辈。 “党的政策好,社会各界都很关心,荣誉院的工作越来越好。”

洪家关光荣园背后,绿色经济正在苍茫大山中崛起。满山出售的茭白叶畅销国内外,帮助8万多人脱贫致富; “桑植白茶”香气传遍全国,产值达2.28亿元……去年桑植县虽受疫情冲击和罕见强降雨,但29106户建档立卡贫困人口98575人全部脱贫全县农户已实现脱贫。

桑植民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向作荣表示,桑植民歌是在先辈们与天灾、武器作斗争的呼喊中孕育出来的,如今唱出了新时代美好生活的图画。就像新歌《最美还是八大公山》唱的那样:神仙住吊脚楼,可以用车拉水灌溉田地;灯笼飘飘追逐七彩梦想,山间战鼓声响;我们的祖先留下的歌舞至今依然精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