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传播廉洁文化

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传播廉洁文化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廉洁”一词最早出自哪里?

廉洁一词,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的《楚辞·招魂》中:“朕幼清以廉洁兮,身服义尔未沫。”

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传播廉洁文化

东汉著名学者王逸在《楚辞·章句》中注释说:“不受曰廉,不污曰洁”,也就是说,不接受他人的馈赠的钱财礼物,不让自己清白的人品受到玷污,就是廉洁。

普通的七品知县,地位并不高,每年到底能收入多少钱?

民间流传说,“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古代当一任地方官真的能有这么多收益吗

我们以清代为例来看看。清朝文官和武官收入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文官要赚的更多,每个官员的级别和职务不同,到手的年俸也不一样。

清朝县官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点钱养活自己都不够,更不要说养家了。

因此在康熙皇帝在位时期,官员贪污腐败的情况非常严重。

事实上清朝的官员们并不靠工资生活,他们有一项“养廉银”。

这是雍正皇帝上台之后,针对官员俸禄过低,贪污受贿现象严重而实施的针对性措施。

雍正规定,所有的地方官,在俸禄以外,都能有一笔养廉银。

养廉银的本意是想通过高薪养廉,避免贪污情事发生,因此取名为"养廉"。

养廉银的来源来自地方火耗或税赋,因此视各地富庶与否,养廉银数额均有不同。

一般来说,养廉银通常为薪水的10倍到100倍。

自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后,历朝历代的七品县令的工资都不一样,总的来说,养活一家人没问题,想娶个三妻四妾那就捉襟见肘了,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清水衙门一说。

远的不提,就以明清为例,明朝一个七品知县,一年的收入就是一万多斤大米,因为明朝给的不是钱,而是以米石来算的。到了清朝,县令的俸禄从大米升华成白花花的银子,一个县令年薪可拿40多两银子,外加几百斤大米,收入相当于现在一万多块钱。四十两多银子,用现代的眼光去看的确不多 ,但在那时,也不算一个小数 目,相当于三四户普通人家全年的总收入。

如果一个县令不赌不嫖,让一家人过上小康生活应该问题不大,即使如此,也会常常入不敷出。因为做为一个父母官,必要的应酬是少不了,总不能一直白吃白喝,自己该掏腰包时也必须掏掏腰包,再加上周济一些穷人,打点打点上司,一年能落个二三十两银子就不错了。因此,过去的县令常说自己一年下来是两袖清风,那可是真穷。

明朝的海瑞,清朝的于成龙,都是大名鼎鼎的清官,典型的穷县令。他们一生不贪不腐,公正廉洁,过了一辈子穷日子才赢得身后名。大多数县令都很难独善其身,胆子小的小贪,胆子大的,就是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自古贪污受贿都要冒很大风险,尤其遇上朱元璋、雍正这些皇帝,一旦被发现轻则掉头,重则满门抄斩。

所以,在古代当个七品知县真的不容易。要么两袖清风,安安稳稳做官,要么贪污受贿,整天过着提心吊胆的日子。

古代专制社会,由于没有形成自下而上的选举制度,所以权力没有监督,只要官员能够买通上级,那么贪污腐败的情况就会层出不穷。如此一来,即便是县令也可能会有大量的收入,下面咱们就来谈谈古代知县的收入。

先说一下,“知县”的称呼开始于宋朝,称为“知[主持]某县事”,意为中央选派到该县的代理官员,明、清两代知县才成为了正式官员。

宋朝官员工资普遍偏高,知县每月的正俸为20贯钱、5石米。宋朝时,一石米价值600文钱,也就是0.6贯。折算下来,宋朝官员每月正俸为23贯钱。除了正俸之外,宋朝官员还有各种补贴和奖励,比如各季节做衣服的布匹,以及柴米油盐和喂马的草料等等,有人做过计算,这些额外的收入是正俸的两倍。

以此计算,一个知县每月的收入在69贯钱左右,一年的收入为828贯钱。



828贯钱是一个什么概念呢?

以粮食计算

宋朝粮食0.6贯一石,宋朝一石约等于今天的120斤。这样算下来,一贯钱可以买200斤粮食。刚看了一下某宝的大米价格,普遍在5元左右。以此计算,宋朝一贯钱的购买力相当于今天的1000元,828贯相当于如今的828000元。

以工资标准计算

知县这个称呼,是从宋朝开始,称“知(主持)某县事”,简称“知县”,官秩一般为七品。唐以前,知县称作“县长或县令”,万户以下为县长,万户以上为县令。关于知县的俸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秦汉时期:县令约秩千石或六百石,一石约60斤,县令的俸禄约6万斤或3.6万斤谷子,一斤谷子按2.5元计算,县令的年薪折合人民币约15万元或9万元(不包括节假日赏赐)。不过,秦汉时期发放俸禄,如果俸禄较高,实际发放通常会低于名义上的数目。比如二千石,只有中(满足)二千石,才会发放二千石俸禄。其余的真二千石、二千石、比二千石,实际发放的俸禄均低于二千石。

魏晋时期:以西晋为例,按官品各地分别授予职田和谷帛,授田标准为:一品50顷(每顷100亩),二品45顷,以下每品递减5顷,七品县官为20顷。20顷大概相当于今天几百亩地,岁入应该不少。

隋唐时期:以唐朝为例,官员俸禄分为禄分土地、实物和货币,其中禄分土地分为职分田和永业田两种,前者卸任后必须上交朝廷,后者相当于朝廷赐予的田,可由后代继承。

永业田:七品县官250亩:职分田:七品县官为50亩。仅靠这两份收入,唐朝的官员便可确保衣食无忧。然而 ,唐朝县官还有80石俸米收入,以及每月4050钱货币收入。可以说,唐朝县官是过得比较滋润的。有人统计了一下,唐朝县官的收入折合人民币在27万元以上。

宋朝时期:在人们印象中,宋代官员俸禄很高,其实,宋代官员中,只有中高级干部才能享受高俸,基层干部收入不是很高。宋代县官的俸禄,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状况发放,最高为月薪最高为20贯,最低只有10贯,除此之外,还有2到6顷职田岁租等收入,一家人过小康生活足够保证,但网传的月入12万的数目未免有些夸张。

明朝时期:明代官员的俸禄,只能用少到可怜来形容,以至于“百官俸给不足养自身”。这不是夸张,在明朝做官,如果不贪污,可能连温饱都难以保障。明朝县官的俸禄,月薪7.5石。这7.5石,还不能全发粮食,部分折合成纸钞。这有什么区别?明朝不善管理纸钞,纸钞严重贬值,粮食折成纸钞后,到市场上却买不到同等数量的粮食,甚至只能买极少部分。

公务员是什么意思?

而广义上的公务员是指行使国家行政权力、执行国家公务的人员。但按照我国《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是指依法履行公职、纳入国家行政编制、由国家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工作人员。

公务员职位按职位的性质、特点和管理需要,划分为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和行政执法类等类别。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于其职位特殊性,需单独管理的,可增设其他职位类别。

但在国外,公务员还分为,政务官和事务官,

美国公务员的范围仅指在美国联邦政府行政机构中执行公务的人员;

部分国家的公务员分为“国家公务员”和“地方公务员”之别,即是公务员仅指中央政府中非选举产生和非政治任命的事务官,不包括由选举或政治任命产生的内阁成员及各部政务次官、政治秘书等政务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播本土文化及廉政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