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

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北京军博珍藏一门克虏伯要塞炮,能介绍一下它的传奇身世吗?

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红色军事文化博物馆

北京军博珍藏一门克虏伯要塞炮的相关信息,关于克虏伯要塞炮的介绍,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1885年中法战争结束,清政府时任两广总督张之洞主张加强广西边防,在广西边境镇南关、龙州一带建筑炮台,镇南关地势险要是广西门户。为护卫镇南关在其周围设立三道防线,进口德国克虏伯新式“十二生三十五倍径长炮”要塞炮共20门,另配套各种火炮119门。例如在镇南关(友谊关)金鸡山就修建了三座主炮台(镇南、镇中、镇北),炮台修建后广西边防基本平安。

克虏伯要塞炮的主要参数为:口径120毫米、倍径35、高低射界-1至+29度、方向射界180度、最大射程12000米、身管重2290公斤。

克虏伯要塞炮的装弹方式为:属于装添火药包加弹丸的直射炮,炮架平台后侧立有挡焰板。

抗日战争初期,滇六十军四万将士,在昆明巫家坝集中宣誓挥师北上抗击日军。当时滇军获得保山爱国商人捐款一百万大洋,用于购置军需装备,所以滇军虽不属中央军嫡系部队,但武器装备精良,不亚于中央军。每个战斗连队配置四门德国〈伯虏〉75毫米山炮,四挺重机枪,十二挺轻机枪,十二具掷弹筒,六十支步枪,二十支驳壳枪,每人配发一顶法式钢盔。八年抗战,滇六十军阵亡将士一万八千多人。击伤击毙日军一万二千多人。75亳米的伯虏山炮,在血战台庄战役,及坚守禹王山战役中,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父亲四五年抗战胜利后,随军到河内接受日军投降,时任中校营长。回国后调至七十二军任职,当时余建勋任七十二军军长。

七十老头。

在整修一新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以下简称新军博)地下展厅北区显要位置,陈列着一尊红漆涂装的120毫米德国克虏伯要塞炮。而说起该炮及其“同门兄弟”的故事,用“传奇”二字来形容并不为过。

时光追溯到距今一个多世纪前的1885年,当年3月,清军在广西镇南关(今友谊关)大败法国侵略者,取得了中法开战以来最具关键性的一次胜利。但因清廷妥协退让,终使法国 “不胜而胜”,不仅将越南变成殖民地,还得以继续对中国西南地区构成严重威胁。

为防范外敌入侵,清廷遂命骁将苏元春为广西提督,此后18年,前者一直统军镇守边疆,主持修建起一道长达数百里,包含130多座炮台、18座关卡、64处隘口的边防线,有力震慑法军10余年之久。而这个被称作“南疆小长城”的综合防御体系的龙头和起点,就是位于镇南关的金鸡山炮台。

海拔596米的金鸡山位于镇南关西侧,是一处地形十分险峻的制高点。登顶远眺,百里河山一览无余。山顶有3座山头鼎足而立,1886年,苏元春遣部将在上面构筑永备工事,分别命名为镇北、镇中、镇南炮台。各炮台均安装1门120毫米德制克虏伯要塞炮(注:以下简称为“镇南炮”)作为主战兵器,同时配备开花炮、青铜炮等辅助火力。

史载,由于地势条件太过艰险,整个金鸡山炮台历时10载,直到1895年方才建成。而后续运输3门“镇南炮”,更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相传当年人工运炮上山时,炮身下垫圆木,数百人沿崎岖山路前拉后推,有时忙活1天只能前进1尺。就这样耗时9个月,才将3门“镇南炮”运上山并安装在炮台上。

这批“镇南炮”纯钢制造,生产时间为1890至1891年,参照厦门胡里山炮台1893年造280毫米克虏伯要塞炮的造价和运费,能估算出当年购买并把这3门炮不远万里从德国海陆转运至中国西南边陲,总耗资或高达10多万两白银。如此不惜代价,足可见苏元春对其寄予厚望。

但谁也没想到,安装在镇南炮台的克虏伯炮首发试射,就因炮弹就卡膛而实质性报废。后人分析,炮弹卡膛有2种可能:一是制造这门大炮时,克虏伯兵工厂就计算出炮膛磨损速度,所以配发的炮弹都有编号,必须按顺序打。结果清军将序号弄颠倒了(据称把10000误看作00001),第一次开火就把最后一发炮弹装上,造成卡膛。第二种说法则有点阴谋论,说是德国与法国勾结,故意卖给清廷不合格的炮弹。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军博红色文化传播现存问题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