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因素

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因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康震、王立群、于丹、蒙曼,谁的传统文化根底深?

感谢邀请!这四位国学大师的传统文化根底都非常深厚,很难说是谁的深。我认为康震老师的临场应变能力,说明了他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可能更胜一筹。大家慢慢听我说来:

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因素

首先,在回答之前,我先简单介绍一下康震老师:

康震,男,1970年3月出生于陕西省榆林市绥德县,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文学博士。现为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党委书记 。

主要研究领域:中国古代诗词、散文,中国古代文学与文化。重点研究中国古代都城文化与古代文学、唐代散文文体发展、唐代文学教育与文学等。

中国唐代文学学会理事,中国李白研究会、中国苏轼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王维研究会理事,《唐代文学研究年鉴》,《唐代文学研究》编委 。

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主讲《诗仙李白》《诗圣杜甫》《李清照》《唐宋八大家》系列。

担任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经典咏流传》 《朗读者》 等栏目文学顾问、鉴赏嘉宾。

下面,我讲一个康震老师的真实故事:

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这几位都是古代文学的大咖。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几位老师,更是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做点评嘉宾,他们四位也都在《百家讲坛》做过节目,都能显示出过人的文化底蕴,看得出都有很厚的积累,厚积才能薄发嘛!

这几位老师,谁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我觉得非康震莫属。

  • 王立群老师有很厚的积累,据他本人介绍,由于特殊历史原因,他的从教生涯是从小学一年级一直到大学,个人觉得他主要是治学严谨,可能跟他多年的教学习惯有关,对具体的字词句讲解很透彻。与王立群老师的命运息息相关的一部书就是《史记》,1966年,在一所小学做代课教师的王立群第一次接触到《史记》。那时"文革"刚开始,学生砸了小学的图书室,学校仅存的一部《史记》被学生当作"四旧"扔到了院子里。住在学校的王立群趁着夜色,把被丢弃的《史记》捡回了家,此后就开始读《史记》,虽然有些地方看不明白。从那时算起,《史记》伴随他已有40年了。王立群常常感慨道:"真正让我读懂《史记》的是经历、是文革、是现实。人们往往说读书让人读懂现实,但我的体会是现实让我读懂了《史记》。

  • 蒙曼老师是主攻历史文化方面的优秀老师,有很深的诗词储备量,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也曾在《百家讲坛》做过多期节目:
2007年11月19日开始,蒙曼主讲的三十二集系列讲座《武则天》开始在百家讲坛播出。
2008年重登百家讲坛,18集《太平公主》讲述后武则天时期政局。
2009年12月7日,41集《长恨歌》系列在百家讲坛开始播放。
2010年,蒙曼在百家讲坛录制《大隋风云》,该系列于2011年5月14日在百家讲坛开始播出。 节目播出后,受到大量好评。
2013年11月27日,16集《唐玄宗与杨贵妃》在百家讲坛开始播放。
2017年12月,参与并主讲第二十一次长安街读书会:中华文化 世界自信。
蒙曼老师治学严谨,在历史文化领域有很高的造诣。
  • 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做《论语》的讲解,对我印象很深,感觉有些高冷,大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 这几位老师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康震多一些。他语言风趣幽默,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作画,更是让他瞬间吸粉无数。看到他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每当出现有毛泽东诗词的时候,都会有他精彩的点评,语言的表达更是高大上。他还擅长用现代的语言诙谐的讲解历史上著名诗人的风流趣事。他的点评,不拘泥于一个字一个词,他是从作者的性格,遭遇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点评某首诗词都会妙语如珠、精彩绝伦,比如当他讲到某位诗人在唐朝担任刺史职位时,他就会用“市长”代替“刺史”,语言既风趣幽默还能让人通俗易懂。

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如此之快,各种心灵鸡汤比比皆是,若干年以后若有人总结我们这代人的生活特点,恐怕会用上一个词了,那就是“浮躁”。但是康老师也和我们处在同一时代,住在同一片蓝天下,在他身上似乎看不到“浮躁”二字,大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仙风道骨。

写到这里,我想送给康震老师一句诗:“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感谢邀请!

我是在《百家讲坛》上认识康震、王立群、蒙曼、于丹这几位古代文学大咖的,尤其是康震、蒙曼和王立群几位老师,在《中国诗词大会》中做点评嘉宾,都显示出超人的文化底蕴,看得出,他们都有丰厚的积累,厚积才薄发!

这几位老师,谁的文化根底更深一些?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我觉得非康震莫属。

王立群老师也有很厚的积累,他温文尔雅,严谨较真,治学特严谨,个人觉得,可能跟他多年的教学习惯有关,对具体的字词句讲解很透彻。

蒙曼老师是主攻历史文化的,有很深的诗词储备量,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也曾在《百家讲坛》讲解“武则天”,语言质朴,是历史文化领域的大咖,且有很高的造诣。

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做《论语》的讲解,侃侃而谈,词句也丰富,我印象很深,就是感觉有点高冷,有种“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场。

这几位老师比较起来,我还是喜欢康震多一些。他语言风趣幽默,声音元气满满,激扬顿挫,视角感染力特好!而且书法绘画样样精通,尤其是在《中国诗词大会》的节目现场作画,更是让他吸粉无数。看到他在《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做点评嘉宾,特别是毛泽东诗词,他精彩的点评,语言的表达,更是高大上,他不拘泥于一字一词,而是从作者的性格,遭遇以及所处的历史背景为出发点,妙语如珠、精彩绝伦,比如当他讲到某位诗人在唐朝担任刺史职位时,他用市长比作刺史,即幽默风趣,还通俗易懂。

写到这里,我很想用一句古诗,来表达我对康震老师的喜欢和敬重:“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影响传统文化向外传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