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讲论与敷演-宋元说话的两种叙述(讲论的讲是什么意思)

讲论与敷演-宋元说话的两种叙述(讲论的讲是什么意思)

作者:陶明宇(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讲师)

对古代小说的研究多以西方叙事学为理论框架,很少从中国古代本土小说的理论出发。事实上,中国古代小说中也存在许多有价值的叙事理论话语。 “讲”与“演”是源于宋元言论并为后世小说所继承的一套概念,蕴含着中国古代白话小说叙事的基本理论。

讲论与敷演-宋元说话的两种叙述(讲论的讲是什么意思)

宋代以前,讲演主要是指指经史书籍的阐述。其中,讲主要指儒家讲授六艺史,演主要指佛家阐释经义。也有佛经义理讲授、讲授的表现,或者儒家经史的介绍。讲座和表演主要是上层文化领域的学术活动。但自宋代民间艺术兴起以来,戏剧、电影、对话等表演也被称为表演。例如,罗爷《醉翁谈录》在谈论小说时表示,“表演有条有理,有条不紊”。吴自牧《梦粱录》谈据史书记载,“咸淳年间,有六位医生,王……,行《复华篇》,行《中兴名将传》”。可见,“演”是描述宋代叙事艺术的常用术语,但民间艺术的表演与三教表演不无关系:首先,民间表演的名称可能是模仿上流社会表演经史的活动。其次,民间民间伎俩的“表演”内容也与三大宗教经典的表演有关,或者是从宗教或政治表演——知识的传播发展而来,是古典历史知识的来源。世俗化。《资治通鉴》 卷243 《唐纪五十九》 曰:“释教以类比讲空性,而庸人不能解说空性之义,只能请施以悦于百姓。”该声明反映了该声明的反映。自唐代以来,佛教徒唱经表演已发展成为以娱乐为主的世俗表演。这种世俗的表演自然也包含着娱乐叙事。另一个例子是历史的表现。在上层社会,以讲座为主,在下层社会,以娱乐为主。它本身就是社会自上而下并行、互动发展的活动。如伍自牧《梦粱录》记载王柳博士的《元前忏悔录》,我请大臣讲学,他通晓诸史。咸淳年间,演出《复华篇》、《中兴名将传》,听者甚多。”可见,他是一位从上层讲史转向民间讲史的学者。

至于讲学,虽然主要见于儒家的经史讲学,但民间甚至宫廷中也有娱乐性的讲学。国师《高力士外传》说:“皇帝和他的叔叔每天都会打扫庭院、采蘑菇、打树木,或者讲道、讨论、改变、说话。虽然不近规矩,但最终还是希望能讨好皇帝。”圣人。”其中“讲”、“议”主要是一种通俗的讲课形式。这种娱乐性的讲课活动在民间比较常见。敦煌文献中的《茶酒论》 《孔子项托相问书》都是唐代民间议论的抄本讲学一般都是对某部经典进行讲述和评论,因此叙事并不是其主要方面,其重点是跟随讲学。在宋代,这种从唐代到民间讲学的讲学活动仍然存在。继续。

罗也是第一个总结宋代说话技巧的演讲和表演的人。他说:

你所做的一切都可以写下来,你的工作都可以被记录下来。原来,滇墓意义深远。让我们尝试从头开始解释排便的传播。要了解它的兴衰,必须依靠历史记载;歌颂其成就,必须靠故事。如果你有小说,你可以根据事实随意谈论。 ……又诗: 春意浓,百花盛开,佳人勇;暗月风冷,强者心强。说话时,我只凭我的三寸之舌来判断世界的浅浅和深浅。

另一位集集《醉翁谈录》说道:

手握破模压之,师示范尺度,靠表演见官耳。只用三寸之舌,褒贬是非;他简述了过去和现在,一万多字。通常有一百万种方式来谈论整理,并且经常有数千种对话。征服方面有《舌耕叙引·小说引子》,策略方面有《舌耕叙引·小说开辟》。新闻谈张、韩、刘、岳;史书讲晋、宋、齐、梁。《刘项争雄》 诸葛亮是一个有才华的人;《孙庞斗智》 狄青是个粗人。谓国贼奸诈,奉承谄媚,遣愚等使人恼怒;都说忠臣受了委屈,即使是铁石心肠的人也要流泪。谈论鬼怪,让道士心惊胆战;谈论鬼怪,让道士心惊胆战。谈闺怨,让佳人青涩凄惨。说头并立,道士高兴;说两阵对峙,英雄雄心壮志。谈丞相陆青云功成名就,派人才关注群书;霜林嬉戏,白日升天,教隐士学道如初。谈论财富,会激怒贫穷的家庭。谈论背叛自己的心,会让背叛者感到羞耻。讨论中没有借用(迟缓)或刺激。演出场地规模宏大,秩序井然。冷的地方早有准备,热闹的地方演得久。

上面两段内容主要是宋代的言语叙事,也经常被历代小说研究者所引用。然而,大多数研究者只关注“表演”方面,而忽视了“讲座”及其与“表演”的并列关系。 《小说发展》中提到“言不借(滞),言不轻,演有规模,有组织”,意思是言与演并列提出,言与演的意义在这句话明显不同。不难看出,罗也的简短描述指出了宋元时期言语技巧的两种基本叙事方式,即“讲”和“演”。

胡世英老师将“表演”解释为“在原有基础上添加一些细节,丰富内容”。他的解释基本上是正确的,但还有一些话要说。表演的内涵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叙述主体的存在。表演是说话者、叙述者通过声音和动作模拟人物和场景,即“提、破、压、仿尺度”。这种口述表演追求形象性和真实感,在一定意义上与傅先生认识万物的“演”有关;其次,宋元时期言语的“演”体现在景物描写上,描写更注重景物描写,方法是用长描写来表达场景,尤其是在言语中。延长故事的高潮时间,具有鲜明的风格化色彩;最后,“表演”还体现在语言的复杂性和华丽性上,最明显的就是剧本。小说常用韵律、诗词、歌谣等韵律来描写景物和人物。白话小说中有大量以“但见”、“只见”、“何以见”开头的景物描写、情景描写,多采用赋体。这些恰恰说明了白话小说的“表演”与赋的“布局”、“表演”是一脉相承的。这些都是用词表现的具体体现。

“讲”字面意思是讲、评、议。在中国古代文化背景下,讲课一般都会参考三教经典,特别是儒家经典和历史。民间历史讲座和小说技巧讲座也包括在内。演讲分为叙述和评论,其中包括故事的概述和演讲者对故事的评论。它与表演有显着不同,表演是基于情节、场景和细节的描述。以讲历史为例。 “表演”是历史故事的展开和点缀。直接根据史书中记载的事件说话是“讲”,而评论历史事件是“议”。这与经典不同。宴会讲座的内容和环节大致一致,但更具市场化的风格和氛围。按照罗也的论述,“唯有三寸之舌,方能判断世间的浅浅和深浅”。证明罗野讨论中的“三寸舌”是用来形容说话者的评论能力,而不是他的表演能力。亦有“简传万余言,述古今”之说。这里的“简传”是概述的意思,是“讲古今”的基础。讲课的内容是这样的,讲课的艺术要求是“不借用(呆滞)、不篡改”。 “滞后”是指前后不衔接,“颜射”是指冗长。 “不停滞”是“讲”的要求,“不喧哗”是“议”的要求。 “不借(拖)、不轻率”的意思与后段“讨论有条理”类似。它们都用于描述讲座的大纲和精确的评论。

从罗也的论述中可以看出,他将言语艺术的叙事方式分为“讲”和“表演”两种,这与宋元时期言语的事实完全一致。事实上,罗也提出的“讲学”和“表演”并不是个人的想法,而是对宋代说话技巧的经验总结。讲座和表演总是离不开演讲者的叙述,或者说,它们是演讲者叙述中不可或缺的两个方面。讲课要求演讲生动形象,演讲要求演讲结构连贯、意义明确。讲座与表演相结合,使演讲跌宕起伏。既不会因为讲课太多而缺乏兴趣,也不会因为表演太多而变得乏味。

讲学和表演作为宋元时期的两种叙事艺术,也为宋元小说所继承。讲故事小说的叙事总是在讲授和表演之间交替进行,这构成了讲故事小说的两种基本修辞。从内容上看,宋元时期的说话技巧和剧本小说主要以“表演”为主。然而,由于宋元时期的言语技巧转向书面创作,讲授的内容大大减少,而表演的内容却大大突出,并且由于脱离了言语语境。宋元的说话场地,“演戏”就成为宋元小说创作的主要方式。到了元明时期,“赋言”成为一个更具代表性的词语,并被许多文学作家用作通俗小说叙事的代名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