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文化传播 >文化活动新闻(文化活动新闻稿范文)

文化活动新闻(文化活动新闻稿范文)

龙年尚未到来,但新年的气息已然浓浓。文化大餐、小品、文化年货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彰显文化创新创意活力。

文化活动继续精彩

文化活动新闻(文化活动新闻稿范文)

年末寒潮袭来,却挡不住舞台上的热闹与热闹。陕西省武功县张堡村广场上,热闹的鼓点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经典秦腔戏一一上演。演员们的歌声魅力十足,观众们鼓掌欢呼不断。

近日,陕西省戏曲研究所2024年“戏曲下乡”新年系列演出连续三天在张包村演出。《龙凤呈祥》等七大剧目和两部选段让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歌剧的土壤在人民群众,群众需要的地方,就有我们的舞台。”陕西省戏曲研究所所长李梅说。 1月22日至3月6日,陕西省戏曲研究院四个演出团轮流走访西安、咸阳、宝鸡、渭南等4个城市的剧院和乡村,为市民呈现了66场精彩的秦剧演出。

今年春节前后,陕西省组织开展2024年春节“欢乐迎新春”主题活动1800余场。全省1574家“两馆一站”春节期间没有闭馆,继续举办文艺演出、艺术展览、读书推介、文化论坛等活动200余场。

湖南各专业院校将开展大型文艺演出280余场,各级文旅部门将组织群众性文化活动700余场,全省博物馆、纪念馆策划推出156个系列展览以及以春节文化为主题的展览。新年文化体验活动。

人民舞台充满活力

“快看!龙来了!”在孩子们的欢呼声中,一条“金龙”追随着绣球花起身走来走去,登上了2024年安徽省首届“乡村晚会”的舞台。宏村灯笼充满了徽州古村落特有的年味。

常住人口只有500多人的黄山市黟县克村村,却因为这个“村庄晚会”吸引了1500多人“围观”。看到这些群众自编自演的“土”文化节目,中国话剧梅花奖获得者王玉书非常激动:“‘村晚会’的舞台充满活力,文化来自乡村。基层群众的心,信心是最令人感动的。”

将地方特色习俗与群众文化活力融为一体,“乡村晚会”成为展示乡村发展新图景的窗口。今年,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2024年春节“村晚会”示范展示点名单中,共有91个示范展示点入选,比去年增加17个。

近年来,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热情和水平日益提高。 2023年,全国注册群众文化艺术团队将超过46万个。把舞台让给群众,让人民群众站在“C位”,成为很多文化工作者的使命。共识和努力方向。

近日,在西安新城区文化中心下沉广场,12支群众文化艺术队各显神通,表演了歌唱、舞蹈、器乐等精彩节目。

70多岁的刘冬琴是西洋洋葫芦丝剧团的团长。这支平均年龄超过60岁的队伍,为了这次春节群众文艺演出,已经排练了近三周。 “美丽的葫芦丝代表着我们幸福的生活经历。”刘冬琴说道。

“针对群众文化需求,打造‘百姓舞台·多彩新城人’品牌活动,积极打造群众展示自我的舞台。”新城区文化中心主任易静说,“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到社区调研,了解群众需求,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目前,已有70多个群众文艺作品。”团队常年在文化中心学习和排练。”

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需求旺盛

在传统文化热潮和消费需求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在成为民俗活动、年货集市等群众追捧的“国潮”。

由文化和旅游部协调的“古城过年”活动已在陕西榆林、山西平遥、广东潮州、四川阆中、河北正定等地开展,邀请市民和游客分享非遗之美,领略古城古韵。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榆林将举办全国秧歌表演、“做老婆”剪纸比赛、“回村过年”窗花剪纸活动等200余场活动装扮美丽乡村,打造一场充满年味的文化盛宴。

这几天,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年货节里人头攒动。臭豆腐、小钵子甜酒、传统泡菜等美食诱惑着“赶集客”的味蕾,湘绣、面雕、核雕挂件等产品吸引着人们询问购买。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传统与创新并存、年味与乐趣并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节,让市民和游客在欣赏民俗、品尝美食、购买年货的同时感受新年气氛”。长沙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馆长甘胜利说。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也在用创新回应人们的消费热情。铜陵白姜制作技艺非物质传承人金如林提前一个月开始准备春节市场。 “我们为‘健来更好’、‘好姜津’等年货产品专门设计了包装,还推出了定制口味新服务,预计春节期间订单销售额将接近300万元。 ”。他边包装发运边告诉记者。

安徽大学社会政治学院院长吴立才表示:“春节作为我国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浓厚的民俗风情。非物质文化遗产凝聚着人们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欣赏、认可和信心。

(新华社北京2月7日电记者蔡欣怡张戈刘美子朱青)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