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义

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中华传统文化教育?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即开展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为重点的家国情怀教育;开展以仁爱共济、立己达人为重点的社会关爱教育;开展以正心笃志、崇德弘毅为重点的人格修养教育。

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传统文化教育的定义

为什么把传统文化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

能称之为传统文化的,一定是经过多少代人总结并传承下来的,值得弘扬的文化,比如尊老爱幼,比如家庭和睦、邻里团结等等,这些都给人传递一种正能量,故可以把传统文化作为家庭教育的主要内容。当然,除了传统文化,我们也可以不断推陈出新,秉着扬弃的精神学习一些舶来文化。

中国传统教育的根源?

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源头可以追寻到中华文字造字的理念。中这个字就来源于性交的象形会意。性交就是下种,下种必定有种子。是种子必定有中心。种子的中心是仁,有仁的种子是好种子,没有仁的种子是坏种子。

中是种的根源,为区别中心与种子,所以中字加禾为种。

中字或凡以中字为偏旁的字的字义都可以与种的意蕴有关。所以中所表达的中心是有内涵的,这个内涵就是仁。

仁爱是美好的基础。河南人说中就有表达好的意思。要拥有美好就必须仁爱。就必须坚守忠贞于自己的仁爱,担当起仁爱的职责。

忠贞让人深信,担当让人敬仰,所以中华传统文化的道德教育源头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做人要有种,要仁爱、忠贞、担当。

中国有孔圣,在世界上可称之为最大的教育家,那么我觉得孔夫子所阐述的:“忠、孝、仁、义、礼、智、信”就可以奠定为中国教育之根源,这也是我们可以受用一生的,这也是做人的根基,同时也是做任何事的根基,其实现在的孩子在学校所学的知识,只是为了应付考试,但也不能说完全没用,只是当我们步入社会后会发现能用的并不多。但是我刚提的那七个字是可以让我们受用一生的

请论述中国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家庭教育思想?

中国古人的道德教育始自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开始。而家庭教育贯穿了一个人一生的过程,始从胎教,一直到“慎终追远”。早在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怀文王的时候,她就很重视胎教,做到了“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就是不好看的景色不去看,淫词歌舞不去听,口里说的话很温柔,连傲慢的言语都没有,更何况是粗鲁、骂人的话!正因为文王的母亲是一位圣人,所以她教出的孩子也是一位圣人。

孩子出生之后,虽然眼睛张开了还不会说话,但是不意味着他没有在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是他效仿的榜样。中国古人很明白这一点,所以太子出生之后就给他以良好的教导了。《汉书》中就记载着这样一段怎样教育太子的论述。里面说,古代的圣王作为太子,刚一出生就要用礼来教育他。让成年男子背着他,有专门负责礼的官员穿好正服、戴好礼帽带着太子拜天,行祭天之礼。过宫门的时候,要把太子从背上放下来。过宗庙(祭祀祖先的地方)的时候,就要恭敬地快步小跑,表示对祖先的恭敬。这都是教孝子之道。所以太子从孩童开始,教育就已经在实行了。书上举了一个周成王的例子。周成王尚在襁褓中的时候,就让召公做太保,周公做太傅,姜太公做太师来教导他,就是请了全国最有学问、最有德行的人担任太子的老师。什么叫“太保”呢?就是保护太子的身体,让他言行都中规中矩。“傅”就是传授他德育,培养起他高尚的道德品质。“师”导之教训,给他一些教育训诲的引导。这是太保、太傅、太师的职责。

此外,还要置“三少”,就是少师、少傅、少保。这些人是和太子日常起居生活在一起的人,他们负责把太傅、太师、太保教导太子的事情表演在生活中,让太子看到。所以太子从有生之日开始,“三公”、“三少”就教导他孝敬父母、有仁爱之心、明礼义,用这些来引导太子。那些邪曲不正的人都让他远离,不让他见到恶人,不让他见到恶的行为。还要选来天下端士,“孝悌博文有道术者”,就是有道德学问的人,在家能够孝敬父母、尊敬兄长,见识广博而且有道之人,来辅佐太子,让他们这些人和太子一起生活,一起出入。所以,太子一出生见的就是正事,听的就是正言,行的就是正道,前后左右所事奉的人也都是正人,因此他“习与正人居之,不能无正”,他习惯了和这些正人一起生活起居,他的行为就不能够不端正,就像一个人生长在楚国,就不能不懂得楚国的方言一样。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文化是什么教育方式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