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谢灵运的山水诗简介(谢灵运山水诗集)

谢灵运的山水诗简介(谢灵运山水诗集)

【古代名人文化地图】

作者:李兰芳(首都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谢灵运的山水诗简介(谢灵运山水诗集)

1600年前的一个早春,一位久病不愈的诗人爬上一座建筑,眺望远方。他写下了“池塘里春草长”的句子,将浙东永宁县的春天景色永远留在了世人的心中。

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谢灵运这位写下千古咏春名句的诗人,已经有些陌生了。然而,他是当时最著名的诗人。据《宋书·谢灵运传》记载,当时人们对他的诗的崇拜几乎达到了狂热的程度:“每有一首诗来到城中,从上到下,大家都竞相写。过去,各地士大夫、百姓都竞相写。”远近仰慕他,名声感动京师。“池中春草长”五个字,为历代文人墨客所推崇。宋代吴轲说:“‘池中生春草’这句话令人震惊,并流传至今。”金代元好文云:“池中生春草,谢家春,五字永新。”唐代大诗人李白是谢灵运的“扇弟”。他幻想着模仿自己的偶像,“穿谢公的木屐”,参观偶像的故居。 “谢公的住处如今还在。”

北宋无名画《莲社图》(局部),谢灵运骑白马,陶渊明骑篮。图片由作者提供

元代匿名《谢灵运行吟图》中,谢灵运有着“世界上最长的胡须”,头上戴着头巾,脚上穿着标志性的木屐,看上去就像是魏晋时期的名人。图片由作者提供

谢灵运出身名门望族。 《谢堂前言老王》中的“谢”,就是指谢灵运的家族。他的曾祖父、祖父谢安、谢石于——年在著名的淝水之战中击败了前秦苻坚。谢氏家族还产生了谢道筠、谢衍、谢浑、谢惠莲、谢瞻等著名文人。

祖父去世后,年幼的谢灵运被封为康乐公,世称谢康乐。然而,被后人铭记的并不是他的人生经历,而是他的文学成就。作为中国山水诗的奠基人,他以一己之力一扫玄学诗歌的晦涩乏味,为整个诗坛开创了清新明快的风格,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谢灵运曾说过,自魏晋以来,天下文才,一律平等。曹植八战,我一战。这不是废话。

谢灵运的文学成就与其山水游记密不可分。成年后的谢灵运“自由行”,一直把自己当成“游客”。东晋、刘宋时期地处长江南角,谢灵运主要在家乡和邮局出行,所以与司马迁、李白、徐霞客等人走遍全国不同,他们集中在当时的京师建康和永嘉、会稽、临海、临川等县,即今天的南京、江苏、浙东、福州、江西等地。然而,无论他走到哪里,他都不会错过每一处隐秘的风景。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次真正的深度游。

全国各县自由行

刘宋少帝永初三年(422年),38岁的谢灵运离开京师建康,出任永嘉县太守。当时的永嘉县(今浙江东部)发展有限,还是一个边远偏远的地区,但它的山水之美却没有被后人所削弱。在家乡停留数日后,回到会稽县永兴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西陵,夜渡玉浦湖,沿浙江省(今钱塘江)西行,然后折返。南至东阳县常山县(今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今浙江省金华市)下船,经陆路前往青田河(今大溪)。泛舟青田溪永嘉河(今瓯江),到达永嘉县,辖永宁县。

永嘉之行,谢灵运在富春渚的云雾中远眺丁山,在桐庐欣赏“云霞明媚”的辉煌,在石观亭披着清凉的月光,感受七里色激流峭壁的冰冷,燕子色触动了碧水的柔情。到达永嘉县城后,他并没有停留。

永初三年深秋的清晨,谢灵运带着干粮、登山杖和众多仆人,出发前往县城西北的青丈山。脚下是山间蜿蜒的小路,眼前是不知名的远方溪流的源头。到了旅程的终点,你可以看到更加美丽的景色:夕阳的余辉下,水面微微泛起涟漪,带着深秋的凉意,翠竹浓烈,浸着翠绿;溪流蜿蜒曲折,难辨方向,树林深远,山石重叠。当你置身其中时,你分不清是初月还是远天的夕阳。他一整天都在青山之中,甚至连最僻静、见不到阳光的地方都去过。他以为他可以回家过得开心。猛冬时节的早晨,他来到衡阳县(今平阳县)灵门山,将“千山异景,万山形状各异”的奇观铭刻在心。

景平元年(423年)春天,谢灵运春游,登石鼓山。他远远地望向左边的开阔地,又回头看看右边的狭长地带。余辉反射在水面上,增加了溪流的波浪;升起的云层增添了山脉的层次感。白芷已经抽出了嫩茎,青苹果也抽出了新叶,终于让这个春天变得五彩斑斓。作为一名资深的旅行家,谢灵运一直在寻找更多奇特、险峻、未知的风景。石室山远在偏僻的村庄,长期以来不为大众所知,于是他乘船远行,只因“浆果兰花在渚急,田埂田”。苗苗太高了”。参观完赤石山后,他的旅游兴趣依然不减。他从早到晚住在船上,就是为了“扬帆摘花,挂席摘海上月”。他弃船南下,登上仙石山,只为寻找远祖黄帝的遗骸。如此“强度”的旅行,谢灵运终于走遍了永嘉江南北,但他已经很久没有去过江北了,想要寻找新的风景。当我乘船渡过时,突然发现“激流趋于平静,孤岛在江中”。登上谷雨山,只见“云日相映,天水清鲜”。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仙境。

《宋书·谢灵运传》 相传谢灵运“出防后不能达其目的,遂云游诸县,十多日前迁,民不再理他,常作诗赋诗”。口号,这让他感到困惑。”他举世闻名的山水诗也是他的旅行日记。这些日记告诉我们,他曾游览乐清白石岩、番禺山,东山、石室山、瞿溪山、石鼓山、赤石、谷峪、永嘉绿杖山、平阳灵门山等地。然而,这显然不是他旅行地图的全貌。

穿凉鞋为砍伐树木开道

景平元年(423年)秋,谢灵运任期未满,因病辞职。他离开永嘉县城,回到了家乡石宁树。自幼寄养于钱塘,后居京师建康,直至永初三年。直到去永嘉的路上,他才在光辉山庄住了几天。所以,以前经常怀念的家乡对他来说仍然是一道陌生的风景。

痴迷山水的谢灵运不仅用脚丈量着闪耀的每一寸土地,还参与了风景的创作。他除荆棘,砍伐竹木,整修扩建了祖父谢玄留下的东山庄园,在东山石壁峰修建了照提精舍招待云游僧人,并在远离家乡的南山(即稷山)修建了一座新花园。东山。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记录在他的名诗《山居赋》中。他在乌湖夜里看春色,“水流过岩石,密林中不见树木踪迹”。他在金竹溪想起了已故的庐陵王,“岩下云融,花上露未湿”。收暮色、云收晚霞的石壁峰令人流连忘返,我徜徉在自己“绿树成荫,窗外山色”的田园里。此时,王弘之、孔春的京城相距不远,高僧昙龙、僧敬、法流等也居住在光宁,可以经常与他同行。想着,家乡宁静的风景和志同道合的朋友暂时抚平了他心灵上的皱纹。

三年后,刘宋文帝聘谢灵运为秘书监,后升任侍中。他不满足于当一个闲散的大臣,把自己装饰得风华绝代,所以他消极怠工,破坏了自己的工作。他“出游,或日行百六十里、七十里,十日不归,不闻不问,也不求救”。他借的是建康城外的风景。将箱子倒入中间的方块中。终于,元嘉五年(428年)春天,他“离开金门”,再次回到了家乡的避风港。随后,谢灵运与“四友”谢惠莲、何昌钰、荀勇、杨宣一起游山玩水,鉴赏诗文。

为了爬山,他发明了一种带有活动齿的木鞋。鞋底上安装有两个木齿。上山时拔掉门牙,下山时拔掉后牙。称为“歇木屐”、“歇工木屐”。不知道这种鞋是否适用于登山。我们要知道,谢灵运并不是一个单独或几个人旅行的背包客。他总是带着大量的补给部队出行。永嘉六年秋,他甚至带着数百名仆人,从始宁南山到临海县开辟了一条道路,惊动了临海太守王修。王修一开始误以为是土匪闹事,后来得知是谢灵运的创始团队,才放下心来。有前进的军队,已经把前面的树木全部砍倒了。继续前进很难吗?大多数人都想尝试一下谢公公,但却没有他这样的条件。

探访临川,抒发岭南情怀

谢灵运每天沉迷于山林之中,却被会稽太守扣为叛逆者。文帝任命他为临川(今江西抚州)内史。这次当官并不是我的愿望。启程之际,我就立志“游罗浮,休炉霍期。渡海灵三山,游湘黎九邑”,走遍临川的山山水水。旅途艰险,听到楚月的歌声《采菱》 《江南》,我更加思念家乡。到达蓬里湖口,“春晚、翠绿田秀、怪石高、白云寨”的春色,不禁让人精神焕发。到临川后,“周游县境,与永嘉无异”。谢灵运本来只打算在庐山停留一天,结果却呆了一个月。登上悬崖,俯瞰龙池,自由徜徉。 “平图已关闭”,无需惊慌; “姬峡突然重开”,却有惊喜。看不见日月的茂密森林和终年积雪的山顶,是前所未见的奇观。刚进入南城县的时候,我们就被美丽的景色迷得眼花缭乱,可惜没有到达山顶。不过在徐水的美好一晚弥补了这个遗憾。不久,我就登上了南城的名山花子岗。虽然找不到仙人花子,但冬天不凋谢的桂树,悬崖上千尺高的杉树,石阶间流淌的红泉,都让我惊叹不已。

晚年,谢灵运被流放广州。岭南的山水有其独特的韵味,他在流放期间,也不禁“看朝云抱秀,听晚溪倾流”。到了广州之后,他也登上了狐狸山,进入了松江,但他大概预感到自己的时间不多了。元嘉十年(433年),他终于等到了弃市的结局,带着“恨我高尚志向,不能除掉燕商”的遗憾离开了这个世界。

谢灵云空有志气,“可惜我们没有朋友,可以一起登上青云梯。”他游历山水,留下山水诗,还有谢公池、罗清阁、康乐坊、谢客岩、谢公岭、承贤亭、春草轩……我们已经分不清了。是山水造就了谢诗,正是靠诗造就了山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