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法家反对传统文化,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原因

法家反对传统文化,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原因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中国历朝历代空谈误国都是儒家,法家实干却被文人们贬低?

法家也分理论派和实践派。韩非子就是理论派代表,商鞅就是实干派代表。法家思想强调法律的严肃,律法在实行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走向严苛,给民众造成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最终导致国家灭亡。

法家反对传统文化,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原因

儒家,强调教育,在治理国家方面并不突出。在董仲舒罢黜百家之后,以儒家思想为基础,融合道家、法家、兵家等各家思想,形成儒学。儒学以教育为基础,情感为纽带,律法为手段治理国家。此后历朝历代均以此学术治国。再没有百家之分。

题主所谓:“空谈误国”的儒家,其实只是一部分只会引经据典却没有实践能力的儒生(这话也是另一部分儒生发明的)。“法家实干”仅限于先秦时期和秦朝,而汉朝之后就没有法家了,不论空谈还是实干,都是儒生。也不存在文人贬低法家学说这回事,很多儒生对韩非子、商鞅等人也非常推崇。他们贬低的是酷吏,酷吏不是法家。

所谓的儒和法,都是统治阶级的调味品,也可以说是两种手段,,比如说,政宽则民慢,民慢纠之以猛。这不就是儒法的交替使用吗?法家确能使国家短期内强大起来,短期内可以,但决不能使其长期治国,秦之亡可为前鉴也。儒家思想则不同,从他产生一直到现在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每一个人,他所提倡的君臣父子,三纲五常,长幼尊卑,如忠义礼智信,礼义廉耻,人无信则不立,无廉耻则不为人,如大革命所批判的克己服礼,如不克己则私慾横流,不服礼则无规矩方圆,谁愿意身处一个物慾横流无规无矩的一个社会。君为轻,社稷次之,民为重,还不正是平民思想吗?不胜枚举,总之就是我们现在的一言一行,无不浸润着儒着思想,如果简单的认为以法治国就是法家思想,那就错了。重法轻儒取亡之道也。谢谢。

甲:儒家解决的是思想问题,法家解决的是行为问题,思想是行为的先导,行为是思想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不存在儒家空谈误国,相反误国是由于摒弃了儒家思想理念,造成君臣错位,父子失序,社会混沌。

乙:儒家重在思想务虚,天马行空,一般不涉及个人直接利益,有如君子清谈、人畜无害。法家重在行为务实,循规中矩,挂钩个人直接利益,有点类似小人行径,难免引起不满。文人们自视轻高,不愿与"小人"为伍,鄙视野蛮暴力,因此贬低法家。

认真分析起来,先秦各家思想流派之中,只有墨家的思想有助于使中国人变得聪明起来。对于墨家所主张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非命"、"非乐"、"天志"、"明鬼"等思想,我们不仅要从文字上去分析,还应分析墨子及其徒众的社会成分。

中国人之所以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难以变得聪明起来的两大"割裂"的原因,一是脑与手割裂,二是学与术割裂。前者是指中国传统的文化人根本不从事涉及自然物的体力劳动,后者是指中国传统的文化人只有术而无学,也即只有对事物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无理论阐释、无逻辑的推理,更无抽象概念体系的创新的构建。说白了,中国传统文人根本不关心对思维本身规律一一逻辑的探索。

儒家、法家、道家,它们的思维方法,基本上都是主观直觉的独断,而无理论思维的建构。道家在形成后来的阴阳五行学说方法的方面或许有一定的功绩,但道家的思维方法基本上仍然是缺乏逻辑的。释家的因明学,据后来的研究者认为,具有一定的逻辑推理知识,但我认为,因明学中的逻辑知识所具有的繁锁性几乎淹没了思维规律的简明性,所以,即使拥有因明学逻辑知识的中国人、印度人或其他南亚人,也依然不可能推衍出近代科学的理论来。

根据近现代学者对墨家学说的研究成果,我认为,墨家的思想不断发扬光大的话,在中国的后来逐渐发展出一套类似于近现代科学的知识系统,还是有可能的。当然,这仅仅是一种假设,而且是事实上根本无法获得证明的假设。因为自先秦之后2000多年中,中国人自已就完全抛弃了对墨家的继承,墨家早在2000多年前就巳经成了一门绝学,更何言后来的发扬光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法家反对传统文化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