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汉儒以来的经学传统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汉儒以来的经学传统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两汉儒学的特点及其影响?
两汉儒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源自王朝的制度建设。
汉高祖任用叔孙通制定朝仪,汉文帝在贾谊的倡导下“定制度”,汉武帝变更制度,均反映汉王朝在制度领域对儒家的专业性依赖。
为国制建设提供专业知识是两汉儒家制度化生存的基本前提。
五经博士制度为儒家发挥其智库职能提供了制度空间,博士弟子制度为儒生入仕提供了制度化途径。
察举标准的儒家化成为促使地方豪强转化为儒学世家的制度动因。
制度的儒家化与儒家的制度化共同促成了社会的儒家化,这成为此后中国历史展开的独特社会土壤。
1、吸收了墨、道、名、法、阴阳等各家学说之长;
2、儒学走向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
3、减弱了儒学作为一般伦理道德修养和政治理想层面的作用。
两汉不仅是儒学全面走向成熟的朝代;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儒家思想作为政治的理论基础的朝代;同时两汉又是历史上是第一个人光是靠着读书就可以作大官的朝代;两汉的儒学研究和传播也是空前绝后的。我们今天所谓的儒家思想绝大多数是在两汉时定型的,我们今天见到的儒家典籍绝大多数是汉以后的人伪造或篡改过的,我们今天研究先秦思想的材料几乎都是汉人留下的。两汉的经学给了后世的儒学根本性的影响,汉人对儒家典籍的翻译和解释两千年以下还被 认为是最权威的。譬如毛亨解释《诗经》的《毛诗》,马融、郑玄给《尚书》作的注,郑玄注的《礼》,当然还有出名的许慎的《说文解字》。离开了汉儒的这些注解和研究成绩,我们今天就会面对古书,束手无策。所以说:两汉是儒学的盛世。
与宋明理学相比 汉代儒学的特点?
在清朝的时候,对待古代儒学一直有争议,主要的争议点就是汉儒和宋儒哪种对国家有益,能够用来治国。要看汉儒和宋儒之间的异同就必须回到两者诞生时候起。
汉代是儒学高度发展的一个朝代,甚至在东汉灭亡后,儒学依旧存续了许久,直到玄学之风大盛。汉代的儒学大师也是有非常多的,最重要的也是提出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
由于汉代独尊儒术之前,是由道家的黄老之说思想主持朝政的,汉代儒学的第一个特点就是包容,他能够接纳道家乃至墨家和法家的思想于一体。
再者,汉代儒学大师们所传承的内容都来自先秦,两者时间间隔不大,很多师承都依然存在。除了被秦始皇、项羽焚烧的内容都很好地保存了下来,所以汉代儒者的第二个特点就是具备完整的原始儒学体系。
董仲舒是一位《公羊传》的大师,他所研究的正是《春秋》中的微言大义,这样的研究古籍就给汉代的儒生做了一个表率,也是后来汉代儒学中最重要的经学概念。经学就是研究古代经书,从中学习和领悟治国之道,汉代的五经博士和六经也是来源于此。
汉儒取代黄老之说以后主要带来的变化是以仁义治国,提倡了道德和三纲五常一说,同时也为中央集权提供了便利。
宋儒和汉儒从诞生起就截然不同,由于汉儒式微,且历经五胡乱华和佛教入侵,唐朝虽然以儒释道三教立国,但儒家的地位远远不如古代,加上五代十国的战乱再临。宋儒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振纲常,把丢失的东西捡回来。其中能够引领宋儒思想的第一位大家就是唐代的韩愈。
宋儒复兴儒学就是从韩愈的古文运动着手的,先回到古代文学的创作上,然后把古代贤王的思想拿来作为基准,如何成为一个类似古代贤王的皇帝,就是仁。代表人物自然也是宋仁宗赵祯。
宋儒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很多古籍因为战火而丢失,很多材料都已经不如汉代那样丰富,儒学大师必须凭借自己对儒学的理解去传授知识,这样一来派别就很多了,不再像汉代那样有一个中心理念,这也是南宋理学诞生的一个原因。
最后一个要提的就是汉代的仁指的是孔子的仁,是仁义,在当时孟子还没有那么大的比重,而到了宋代孟子已经成为亚圣,所提出的很多仁政的观念被拿到了朝堂上,这和汉代很不同。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汉儒以来的经学传统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汉儒以来的经学传统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