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叫什么

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叫什么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几几年昆曲艺术被列为了非遗名单?

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叫什么

昆曲(Kun Opera),原名“昆山腔”或简称“昆腔”,是中国古老的戏曲声腔、剧种,现又被称为“昆剧”。昆曲是中国传统戏曲中最古老的剧种之一,特别是戏曲艺术中的珍品,被称为百花园中的一朵“兰花”。昆曲发源于14世纪中国的苏州昆山,后经魏良辅等人的改良而走向全国,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

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昆曲在2001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2006年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8年12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北京大学为昆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2019年10月2日,在2019中国戏曲文化周上,昆剧参与其中。

昆曲 2001年5月18日

2001年5月18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宣布第一批“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以下简称“代表作”)名单,共有19个申报项目入选,其中包括中国的昆曲艺术,中国成为首次获此殊荣的19个国家之一。

昆曲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戏曲艺术,又称昆山腔或昆剧,流行于江苏昆山一带,是中国传统戏曲代表剧种之一,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

昆曲第一花旦?

一代戏曲名家、北方昆曲代表人之一、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李淑君,2011年12月31日12时15分在北京爱晚养护院逝世,享年81岁,李淑君的遗体告别仪式将于元月6日10时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遗体告别厅举行。李淑君初求学于北京辅仁大学,后入中央音乐学院,毕业后进入中央实验歌剧院任歌剧与民歌独唱演员。曾先后向北昆名家韩世昌、马祥麟和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等学艺。在进入北方昆曲剧院后,很快以嗓音甜润、吐字清晰、表演细腻,善于在传统唱法的基础上吸收地方戏和民歌的演唱技巧来塑造人物而成为北昆第一旦角。

昆曲“申遗”成功后,李淑君曾在2002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文化部联合授予“长期潜心昆曲艺术事业成绩显著”称号。

昆曲衰落给我们的启示?

最大的警示就是,如今经济大步的发展,使得年轻人对传统文化认同度不感,国家对文化培养又断档,导致百戏之祖的昆曲出现青黄不接,当然不光昆曲,看看我国传统文化,剪纸,黄梅戏,豫剧,等等很多都衰落,这是经济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重视有很大关系,不过这两年看,昆山对昆曲的保护有很大改变,从年轻人胸培养了很多昆曲爱好者,也有很多活动,希望越来越好!

我对昆曲的认识(自创)和感受?

在我看来,昆曲有三美:第一,曲调美:昆曲讲究的是水磨调,流丽悠远,清柔婉折,一唱三叹,明清时期飘荡在江南水面上的真正中国好声音。第二,身段美:昆曲的表演是载歌载舞的,每一句唱词都会配以一个不同的身段,轻歌曼舞,“转盼万花羞落”怎一个美字了得。曾经有人评价昆曲当代名家张继清“唇齿吐珠玉,体态秀词章”,这是真正的中国式的传统含蓄的美。

昆剧表演的最大的特点是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谐和。昆剧是一种歌、舞、介、白各种表演手段相互配合的综合艺术,长期的演剧历史中形成了载歌载舞的表演特色,尤其体现在各门角色的表演身段上,其舞蹈身段大体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说话时的辅助姿态和由手势发展起来的着重写意的舞蹈;一种是配合唱词的抒情舞蹈,既是精湛的舞蹈动作,又是表达人物性格心灵和曲辞意义的有效手段。

昆剧行腔优美,以缠绵婉转、柔漫悠远见长。在演唱技巧上注重声音的控制,节奏速度的顿挫疾徐和咬字吐音的讲究,场面伴奏乐曲齐全。“水磨腔”,这种新腔奠定了昆剧演唱的特色,充分体现在南曲的慢曲子中,具体表现为放慢拍子,延缓节奏,以便在旋律进行中运用较多的装饰性花腔,除了通常的一板一眼外,又出现了“赠板曲”,即将4/4拍的曲调放慢成8/4,声调清柔委婉,并对字音严格要求,平、上、去、入逐一考究,每唱一个字,注意咬字的头、腹、尾,即吐字、过腔和收音,使音乐布局的空间增大,变化增多,其缠绵婉转、柔曼悠远的特点也愈加突出。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接受昆曲传统文化的女子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