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大学之道传统文化,大学之道传统文化之根

大学之道传统文化,大学之道传统文化之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大学之道传统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大学之道传统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大学之道是几年级的课文?

部编版高二语文必修课文。

大学之道传统文化,大学之道传统文化之根

 《大学》节选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之道中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的句子

《大学之道》中,“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

所谓“明德”,就是我们人人本具的性德,圣人本具,我们凡夫也本具,只是因为我们凡夫为物欲所障碍,原本具有的性德显现不出来,只要把障碍除掉,性德便可复明。

“在亲民”。亲民就是爱民,“明明德”,是自己觉悟;“亲民”是帮助别人觉悟。自己觉悟那是通达、智慧;帮助别人觉悟,那叫化导、仁爱。自觉觉他,智慧与仁爱兼备,那就是圣人了。

“在止于至善”,就是达到最完美的境界。在完成“明明德”和“亲民”以后,就可以达到至善至美的人生境界了。

“明明德 ”是根本,是自修自达,先恢复自己的性德,才可以去帮助别人,否则的话,那就是以盲导盲了。“亲民”,属于枝末,是帮人觉悟,帮人显明自性,有根本有枝末,能够自觉觉他,也就觉行圆满了。所以“止于至善”,就是个结论,表明只要按照“明明德”和“亲民”这两条去修,就一定会达到极致圆满的结果。

这一句话不但是这部《大学》的总纲领,也是儒家思想的核心,所谓“内圣外王”,明明德就是内圣,亲民就是外王。

《大学》对儒学作了一个高度概括,提出“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三项,它们被宋儒称为大学“三纲领”。这一概括非常准确地揭示了儒学的基本精神,也道出了《大学》的主旨。《大学》是讲治国平天下的学问,但是它按照孔子思想,不就事论事,而是将人的精神的弘扬和品德修养置于首位。

“明明德”是发扬自己固有的德性,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而不是用某种外在的、固定的道德准则束缚自己。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的意思是什么?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学的宗旨在于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在于使人弃旧图新,在于使人达到最完善的境界。

1.大学之道:大学的宗旨。“大学”一词在古代有两种含义:一是“博学”的意思;二是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学问。所以,后一种含义其实也和前一种含义有相通的地方,同样有“博学”的意思。“道”的本义是道路,引申为规律、原则等,在中国古代哲学、政治学里,也指宇宙万物的本原、个体,一定的政治观或思想体系等,在不同的上下文环境里有不同的意思。

2.明明德:前一个“明”作动词,有使动的意味,即“使彰明”,也就是发扬、弘扬的意思。后一个“明”作形容词,明德也就是光明正大的品德。

3.至善:最好的思想境界,善的最高的地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大学之道传统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大学之道传统文化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