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题目

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题目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昆曲的发源地是昆山还是太仓?

我的上一篇论文写的是《昆曲兴衰谈》。昆曲是在六百多年前苏州的昆山地区诞生的,并因此而得名。元末明初时,昆山腔是南曲声腔的一个流派,在昆山地区一带产生之后,由于文人的爱好和相互应酬,说白了就是他们在自己的小院里请客摆酒唱曲,就使得带昆山乡调的南曲在那些小院里流行传唱,因此可以说南曲的传统是昆山腔产生的原因之一。但你问的发源地无疑就是昆山!

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题目

昆曲发源于江苏苏州昆山,根植于阳澄湖畔的地方戏曲腔调。昆山素来人杰地灵、钟灵毓秀,尤其在明清时期,涌现出了大批的文人墨客,比如顾炎武、归有光、朱柏庐、夏昶、龚贤等人。

昆曲的文化影响力不可低估,昆曲集文学、音乐、美术、园艺、舞蹈等之大成,成为有史以来最精致、最完美的艺术样式。她既是独特的自然环境、文化环境的产物,也是各个艺术门类相互交融的结果。

吴新雷是怎样与昆曲结缘的?

摘自吴新雷自序:他与昆剧结缘:

我于1933年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东乡的贯庄村,从小是在农村里长大的,一年四季的农活以及割草放羊等杂务都曾做过。 家乡流行的土戏叫 “滩簧" (现称锡剧), 在解放前,农村里没有别的文娱活动,草台班唱滩簧是唯一的乐事。各个村庄趁着逢年过节或碰上庙会赶集,轮流在野场上搭台唱戏。我和村里的少年们喜欢闻风而动,真正是“锣鼓响,脚底痒" ,不管是什么地方,不管路途远近,都会结伴而行,像一阵风似的赶着去看。所以我小时候就见识了好多土腔土调的戏曲演出,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吹拉弹唱。但对于昆曲,却是闻所未闻、一无所知。当然江阴属于吴语区,在明清时代也在昆曲的流行范围之内,据史料记载,苏州的昆班曾到江阴演过,在和尚道土的吹打曲中留有遗音,不过他小时候是不晓得的。

1951年夏,我在江阴县南菁中学毕业,考取了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到了1955年大四的时候,恰好由陈中凡教授开讲明清文学史,4月中讲到明清戏曲,适逢以周传瑛、王传淞领衔的浙江国风昆苏剧团来南京演出。陈先生为了让我班同学能取得感性认识,特地自掏腰包买了戏票,叫我们去戏院看了《牡丹亭·游园惊梦》和《长生殿·惊变埋玉》等剧目,这便是我第一次正式接触昆曲,立即被优美的唱腔和演艺吸引住了。

看戏回校后,在毕业班上的同学熊任望(后为河北大学中文系教授)特别起劲,我到图书馆借了一本《梅兰芳歌曲谱》,是刘天华据工尺谱译成的五线谱,书中有昆曲《游园》,他竟自娱自乐地唱了起来,准备熟练后,作为参加毕业晚会的节目。他知道我会吹笛子、拉胡琴,要我替他伴奏。这样,我就必须跟着他一起唱,这便是我学唱昆曲的开端。

老戏骨们! 你懂吗?吴新雷大师无意中结缘巴城及顾阿瑛的玉山雅集开始,从而也结缘上昆曲,推崇出昆曲的华丽演变!

十几年以前,沈岗、祁学明,还有一个《昆曲之路》的作者杨守松,跑到南京去找吴新雷大师并一把抓去!吴大师问他们找他做什么啊?因为当时他那个时候巴城还没来过。杨守松老师,祁老师,沈总说,他们那个巴城啊,要他要好好的研究啊。因为他们几个在学校啊都是搞的书面的、文字上的研究、文献上的研究,还没有认识,还没有来过。但是。杨守松老师,祁老师,沈总他们三个人交给他一个任务,你好好的研究研究巴城的文化历史,这才开了他的窍。本来吴新雷大师自已说他的头脑混混懂懂的不开窍的,真开了窍,从此结上缘了,花了五年功夫专门研究巴城地区的元朝末年,顾阿瑛的玉山雅集。也是一下子钻进顾阿瑛的玉山雅集,才有今天湖光山色楼,上午是在玉山草堂。这个历史我花了五年功夫,结果写了一篇大论文,后来发表在北京的《文学遗产》。这样的影响还是不小的,大家才知道昆山的昆曲啊,跟巴城有非常密切的关系

  昆曲,被誉为“百戏之祖”、“百戏之师”。巴城,是昆曲最早的发源地!昆曲在巴城完成了“昆腔前身-昆山腔-昆曲-昆剧”的华丽演变。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传统文化昆曲论文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