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关系

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关系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传统文化包括的道德素养?

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其中不乏众多道德修养方面的优秀传统文化。

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关系

中国的传统文化也的确在后世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当今的社会仍十分匮乏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扬光大,不少人甚至将道德修养放置一边,不理不顾。

这种现象令人深思。中国是一个地大物博的国家,对世界的发展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我们的传统文化就是格、致、正、诚、修、齐、治、平。意思就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个步骤。先从自己开始格物a,就是了解事物,了解以后致知,

把规律找出来,正心、诚意就不用讲了,修身就是修自己,然后齐家,把家治好,然后再治国,治国以后是平天下,就是从个人内心一直到天下。那么,什么叫国,什么叫天下呢?在周代来讲,像齐国、燕国、郑国等国是国,天下则指整个周代的中国。现在像中国、日本叫国,天下就是世界。个人要从内心出发,正心、诚意,一直推到治国、平天下。这套系统的步骤,属于伦理道德范畴,也属于政治范畴,是其他任何国家所没有的。

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自身的特殊性。“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天人合一、和以为贵”等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重视个人的思想道德修养,解决如何做人、如何做个有道德的人的问题。

中国传统文化包括的道德素养有:以儒家为代表的思想家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由内而外的修养路线。儒家道德中把仁、义、礼、智、信这五种道德行为作为人生修养的准则,把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作为调节人伦关系的基本规范。可以说,重道德、尚礼仪是中华民族的重要价值理念。

  中国传统文化蕴藏着厚重的道德追求和精神价值。“常思奋不顾身,以殉国家之急”的爱国情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崇高气节,“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等等,对于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现、人生观、价值观,提高道德水准,增强责任心,明白如何对待自我、他人、民族、国家以及自然,都具有现实意义和借鉴作用。我们今天提倡的积极进取、勤奋节俭、团结友爱、尊老爱幼、诚实守信、严己宽人、先人后己、勤学不倦等美德,都可以从我国浩如烟海的思想文化、道德传统中找到渊源。

  经过历史积淀而流传下来的历代文化经典,是一个民族知识和智慧的结晶,承载着中华民族基本的价值观念和文化取向,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哲理和人文内涵。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韩柳欧苏的灿烂文章,左班司马的史学经典,程朱陆王的义理论述,姹紫嫣红的唐诗宋词,绮丽清新的元曲小令,气象万千的明清小说,包括近现代的文史哲经典著作,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代表。经常阅读这些文化经典,民族的正气、爱国的情怀、做人的操守,会润物无声地流入我们的血液,渗入灵魂的深处,使我们在潜移默化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塑造品德、增加智慧。

从中华传统文化与幸福人生中得到什么收获?

中华传统文化,教会了我们本本份份的做人、实实在在的做事,为我们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只有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你的人生才是无愧的,才是充实的,你的幸福指数才会增强。

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来自心底的快乐。

坐在宝马车上哭,那能叫幸福吗?拿了不该拿的钱,做了不该做的事,承受了巨大的心理压力,能叫幸福吗?

我们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释、儒、道三家主要文化体糸,诠释了很多人生哲理。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人类只有按一定的行为准则做事,社会才能和谐。只有社会和谐了,我们才能真正的感受到幸福。

社会和谐从哪里来?

法律的制订,会在很大程度上约束了我们,但也只能治标不治本。无论是东西方,都是文化治国。我国以德治国,欧美以教治国,实际上殊途同归。

继承和发展传统文化,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不和谐,才会减少犯罪律的发生,才会促使我们不做不道德的事。只有社会和谐了,人民才能感受真正的幸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传统文化与做人主题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