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传统文化 >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英语

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英语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将传统文化参透到家庭教育中去?

我的孩子现在一年级,从五岁开始我和孩子一起背诵古诗,通过古诗和画面的方式讲解。每天一点点,日积月累也很可观的。孩子是不是冒出一句很优雅的话。我觉得背诵是一方面,主要是还要引导他把传统文化用到实践中去,这点更重要。

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英语

见景生情,随时随地,教孩子诗词歌赋。

我是个八岁孩子的母亲,现在日本生活。孩子周围会说汉语的就我们夫妻二人,通常情况下,就我们母子二人。我想分享一下我们在没有语言的环境下是怎么教孩子中国传统文化的。

我们在生活中,随时随地跟孩子讲汉语,我负责教孩子小学汉语课程,给孩子打基础。孩子的爸爸负责教中国文化典籍。

爸爸在教孩子的时候,基本不是坐在课桌前教,而是遇到什么情况,应情应景的教。比如吃饭了,孩子没把米粒吃干净,就可以教孩子《悯农》。比如看到秋天的风景,就可以教,《沁园春·长沙》。如果看到瀑布,就教《望庐山瀑布》、《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等等这些诗词。很多时候我们是一边出去游玩,在行程的车中教孩子。这样结合实际景象或情景教孩子,孩子很快就理解了,记得还特别牢固。

再比如教孩子背诵,《大学》、《中庸》……等在快背诵下来时,开始一句句给孩子讲什么意思。背下来了,也理解意思了,在以后的日子里,时不时再让孩子背诵。当然了,孩子背下来,大人自己也得背下来。

就这样我们坚持八年,我的儿子可以背诵长篇的,《心经》、《大学》、《中庸》、《离骚》、《孙子兵法》等等十几篇。其他较长的诗词《春江花月夜》《水调歌头》……

虽然在没有语言的环境中,孩子的汉语与中国孩子没什么区别。回国时跟任何人都可以无障碍交谈。我们自己的努力,只是不想孩子忘记中国优良传统文化。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学习的不只是这些先人给我们的经典,还有更重要的中华美德,需要我们一代代去传承,去坚守。

简单说了说,自己教孩子方法,希望能有一点点提供参考的价值。

图为:父亲教孩子《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传统文化渗透家庭不是照搬,照抄。而要灵活应用,去粗取精,学精髓,精文化。美德,孝道和为人。

繁锁仪式,形式主义要不得。封建礼教,文化糟泊要去除。

只有这样才能把传统文化更好渗入家庭,让孩子更容易接受传承下来。

家风是一个家庭在世代传承中形成的一种较为稳定的道德规范、传统习惯、为人之道、生活作风和生活方式的总和,它首先体现的是道德的力量。家风、家训、家规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深深刻在每个中国人心中的。

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说起“家风”,我首先想到我祖宅门楣左右砖雕两个字:“耕~读 ” 以及影壁上的对联 “忠厚传家久,读书继世长”,字字珠玑,是中国人千百年来智慧的总结。哪怕到了今天,其真理性仍不过时。如果我们去研读西方教育学和心理学理论,就会发现,这些理论观点与这句话的理论完全吻合。古往今来,从文人墨客到达官显贵的持家以及教育子女的理念上也能找到这句话的佐证。忠厚人家,书香门第,总是孕育美好人才的摇篮。

家风即家教,晚清名臣曾国藩一生奉行主张凡事要勤俭,不可为官自傲。他修身律己,礼治为先,以忠谋政,在官场上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在持家教子方面,曾国藩主张勤俭持家,努力治学,睦邻友好,读书明理。他在家书中希望后代兢兢业业,努力治学。他常对子女说,门第太盛则会出事端,主张不把财产留给子孙,子孙不肖留亦无用,子孙图强,也不愁没饭吃,这就是他所谓的盈虚消长的道理。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也许没有曾国藩的远见卓识,但是作为父母首先要以身作则,给孩子呈现出自己如何遵守规则,而不是强迫孩子执行规则。通过合理的方式让孩子看到规则美,心悦诚服地接收。想让孩子成为德才兼备的人,父母首先自己要成为这样的人,言传身教,做好表率,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把传统文化融入生活中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