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东莞文化馆武当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东莞文化馆武当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咏春拳系严咏春发明的还是少林寺的五梅师太发明的呢?
关于咏春拳的起源有许多传说和历史版本。
说法一:咏春拳的创始者是福建福清南少林的少林庵五枚师太(原名朱红梅),五枚师太将禅武结合,最终创出一种适合女性演练的的实用功夫——咏春拳。之所以用“咏春”二字命名,是其一生博学心得的结晶体现。如简单的一个“咏”字的右半边“永”字的点、横、折、竖、勾、挑、撇、捺,就暗藏着咏春拳的拳理与招法。
说法二:与清廷“火烧少林寺”有关。当时福建莆田南少林因暗中“反清复明”遭到围剿。少林古刹也被官兵一把火烧成废墟,只有5个绝顶高手(“少林五老”)逃了出来,其中一个是五枚师太。她在南少林鹤拳的基础上创立了一套更重技巧的拳术,并传给严二、严咏春父女。严咏春进一步发展了这种拳术,后称“咏春拳” 。
说法三:福建泉州严咏春观蛇鹤相斗有悟,融合永春一带拳术和少林搏击技法而自创[4] 。
说法四:五枚创咏春拳后,并非直接传给了严咏春,而是传给了少林弟子苗顺,苗顺传少林俗家弟子严二,严二再传女咏春及婿梁傅俦 。
说法五:咏春拳的创编与五枚师太或严咏春均无关系,更没有什么蛇鹤相争,而咏春拳的前身应为咏春拳,是清初反清组织“天地会”的一种斗争的武技,为河南嵩山少林弟子一尘庵主所创。他(或她)首先传给汀昆戏班的武生张五(人称“摊手五”,据说有“一只摊手独步武林”之誉),张五后来落难来粤,落脚于南海县佛山镇大基尾的“琼花会馆”,便将咏春拳传于粤剧界诸弟子。后咸丰年间李文茂起义,诸弟子为避祸而将“咏春拳”的“咏”字改为“永”“泳”。红船中人黄宝华、梁二娣、大花面锦等人学得此拳,又再传给在佛山筷子路开中药店兼行医的梁赞,此后梁赞将咏春拳发扬光大 。
说法六:咏春拳应为永春拳,得名于福建泉州少林寺的永春殿,乃当年进殿者所习的南派内拳法,全称是少林永春,总教习是少林弟子至善禅师。南少林被焚,至善逃避到佛山,曾一度藏匿于粤剧红船中当伙夫。后因在东莞打抱不平露出行藏,戏班中人便纷纷拜他为师。弟子中有惠州人氏苏三娘,为戏班中花旦,所学尤精,被人誉为“永春三娘”。后三娘将武功传于红船中人黄华宝、梁二娣等人,黄、梁又传佛山梁赞,使永春拳得以在佛山发扬光大
五枚师太是严咏春的师父,两位女士算是咏春拳的共同创始人吧。
单讲五枚师太,俗名朱红梅,明朝皇室后裔,不知道跟崇祯朝的长平公主(《碧血剑》中的阿九,《鹿鼎记》中的独臂神尼)什么关系。南少林的“少林五祖”之一,后来去了峨眉派,110岁下手过重打死了24岁的功夫皇帝方世玉,火烧南少林,然后还作为联合创始人创了咏春拳。
关于方世玉的死因还个说法。
https://m.toutiaoimg.com/group/6768253278544200196/?app=news_article×tamp=1583328912&group_id=6768253278544200196
视频下方的回答
“死于五枚师太之手,当时南少林被叛徒出卖,前来议事的武当和五枚刚到,后脚清兵围剿,不由分说少林方世玉为代表的误以为是武当五枚带来的清兵,大打出手,五枚情急无奈,只得杀死气盛霸道的方世玉,不然无法脱身都得牺牲,南少林被清兵焚毁!后来为宣传反清复明,方世玉死于清兵之手,方世玉英勇被歌颂同情。”
非常传奇的女性功夫高手,传奇程度仅次于鉴湖女侠秋瑾。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东莞文化馆武当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东莞文化馆武当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