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怀远文化馆在建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1个相关介绍怀远文化馆在建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为什么广州从古至今都是中国重要通商港口?
早在战国时代,广州与邻近国家就有商业往来,从海外运来的物品通过两广向内地输送。到了秦汉时期,广州所在的南海郡是一个繁荣的商业城市,很多热带特产在此集散,已然成为对外贸易的枢纽。
到了唐朝,很多商船从广州出航,称“通海夷道”。经越南、马来半岛、苏门答腊至印度洋与阿拉伯地区,贸易扩展到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区,而海外各国商船也在广州云集。公元770年前后,每年来广州的外国船只有四千多艘.广州还专设“市舶司”,总管对外贸易与收税,官方还指定在今光塔路一带设“蕃坊”,建房供外商长期居住。
据阿拉伯人记载:唐末黄巢农民起义攻破广州杀胡商十二万至二十万人,可见当时在广州外国人数之众。
从五代到两宋,广州继续成为最大通商口岸,当时最主要进口货物乳香(一种药材),广州进口的就占98%,当时出口货物主要是金、铅、锡、什色帛、瓷器、铜钱等,外商侨居广州的比唐代更多了。
虽然南宋后期到元明初期,泉州一度成为贸易中心,但很快到了1522年,因为倭寇猖獗,明朝关闭了泉州与宁波两个港口,仅留广州,并设“怀远驿”安排外商居住。
广州在公元前2世纪就作为对外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口岸开始繁荣,是古代我国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为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鸦片战争后,外商在南河道两岸、广州地方业主在东河道长堤一带,先后修建一些码头和货栈,成为中国第一大港。
广州-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
一口通商-广州十三行:中国进入明朝时期开始,实行海禁政策近200年。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之前,清朝下令锁国,仅保留广州一地作为对外通商港口,规定西洋商人只可以在广东通商的政策,并在广州设立的垄断海外贸易的官办商行,即广州十三行(十三洋行),早期的贸易对象,有荷兰、英国、丹麦、西班牙等西欧国家。(图:欧洲洋行,1805-06)
十三行成为有清一代与两淮盐商、山西的晋商三强并立的行商集团,造就了一批豪商巨富,如卢观恒、潘振承、潘有度、伍秉鉴等人。最著名的是广东南海县富商伍秉鉴经营的怡和行,伍秉鉴家族则坐拥2600万银元(估值约50亿人民币),是当年的世界十大首富之一。矗立于珠江岸边的伍家豪宅,与《红楼梦》的大观园媲美。
新中国成立后,接管了外资和私人经营的码头、仓库,并着手兴建黄沙码头。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改造了长堤一带小码头。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新建新风、东风装卸作业区和沥滘、员村码头;改建、扩建河南、芳村装卸作业区及港澳、沿海客运站。广州正在不断谱写新的财富故事。
谢邀!广州自秦汉至明清2000多年间,一直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城市。
汉武帝时期,中国船队从广州出发,远航至东南亚和南亚诸国通商贸易;
东汉时期航线远达波斯湾;
唐代,广州发展成为世界著名的东方大港,是当时世界最长的海路航线“广州通海夷道”的起点,中央王朝首先委派专门管理对外贸易的官员市舶使到广州;
宋代,在广州首设全国第一个管理外贸机构市舶司;
明清时期,广州是特殊开放的口岸,在一段较长时间里是全国唯一的对外贸易港口城市。
之所以广州能够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窗口,与它自身的优势有很大的关系,分为三点。
1、区位优势
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是世界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和新兴的世界工业化地区。广州作为广东省的省会,素有千年商都之称,位于港、澳和珠三角及其腹地的中心位置,是政治、经济、文化的汇聚点,区位优势显而易见。
2、资源优势。
谢谢邀请!
一个地方能成为通商港口,并且历代客商云集,经久不衰,其地理位置很重要!
广州处于珠江流域下游,江阔水深,又靠近出海处,特别有利于商船进出通航。
其实广州做为商都的形成,千多年前已有了基础,而珠江三角洲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因为珠三角是平原地区,土地肥跃,产粮丰富,物质充裕,是出了名的鱼米之乡。
当人们生活富足了,就会提高生活品质,就有物质上更高需求,有需求就会产生相应的市场,通过供与求双方来完成物质与货币的交换。
于是珠三角与及山区各地的土特产,麻布与及山货竹木等等源源不断地集中到广州的水埠上来销售,早期没有汽车,货物大部分靠水路运输而来,白鹅谭和西堤一带是当时停泊的首选点,这地带也是最早期形成市场的开埠点,其中最出名的十三行就设在这地段。
据记载,清朝期间广州十三行成为中国最早的自贸区,当时清政府一直闭关锁国,只允许十三行对外通商。
而所谓的十三行,则是清政府在广州开设的十三家商人,特定他们可以做进出口经营,其实应是官方一个垄断机构。
当时的自贸区,有出口贸易也有进口,但长期处于贸易顺差,进口洋人的货物少,而我们出口的茶叶和丝绸等量大。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怀远文化馆在建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怀远文化馆在建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