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文化 >中国现代美学文化,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特点

中国现代美学文化,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特点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当代的审美风貌为什么更趋向于欧美化?比如眼睛深邃,眉眼距,高鼻梁等等?

其实不是受欧美影响,而是受日本动漫影响。

中国现代美学文化,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特点

蛇精脸,整容脸并不是按欧美风整的,欧美才不喜欢瓜子脸!

动漫产业在日本发展的时候,日本的审美改变带动了动漫的审美,因为日本人发现按他们写实的风格画漫画年轻人不感兴趣。

于是改了五官比例,尽量低幼化,这样更符合市场。久而久之,看动漫的人长大了,审美也随之大众化了。

当我们国家也一样,如今的80,90后很多是看着日本动漫长大的,00后是看着抄袭日本动漫的国产动漫长大的,对人物的比例都是夸张过得。

所以8.90年代的女明星各有各的味道,而现在审美趋同化严重,无论化妆还是整容都像一个模子出来的,这个模子其实是动漫比例,不是真实的人的比例。如果你不常看动漫就会觉得接受不了,如果你常看,就不会觉得违和了。

国人的审美品味,即“中国式审美”。它一直处于发展变化之中。

当下的“中国式审美”,一直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并饱受争议与诟病!

了解国人的审美品味,看看流量明星或网红是什么样子就可以了。因为他们的样子就是国人心目中的美女、靓仔!

七八十年代的我们,喜欢浓眉大眼的港风美女。

九O后、新生代的年轻人,喜欢日系的动漫“少女颜”或者韩系的整容脸。

还记得新版《倚天屠龙记》热播事的迷惑吗?放眼过去,分不清谁是赵敏谁是周芷若?放眼过去,也分不清谁是英雄谁是红颜?

清一色的流水线容颜。我们仿佛进入了克隆时代。

“中国式审美”的悲哀是国人尤其是青年一代美感的贫瘠与畸形,我们亟待补上这一课,否则,毁掉的不仅是几代人的审美品味……


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流行,就是这么开始的。

从前权贵是审美的风向标,现在也是。

电影,电视,网络,也都是权利和资本的游戏,经这些媒介推出的明星,模特,花瓶主持人所谓的时尚界人士当然要符合他们的审美标准。

除了高鼻梁,深眼窝等特点,还要腿长,胸大……甚至包括欧美人的缺点,唇厚,雀斑多😇️

当然,这一切也无可厚非。所谓“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自洋人靠坚船利炮强行打开了我们的国门以后,洋烟,洋火,洋车也进入了我们的生活。

电影电视手机也一路从西方传入,洋科技带动了洋文化,洋文化推动了洋审美。

面对这种局面,后人一步的我们在一开始当然不可能挑三拣四,烫头,染发,隆胸,垫鼻梁……甚至还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美容经济的产业链。

流行从来都是一阵风。“十年河东十年河西”,今天是西风东渐,明天等我们的力量强大了,我们或许会按照自己的喜好重新定义【美】的标准。

当然,美丑没有绝对的标准,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就是这个意思。还有一句话叫“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有人以欧美的鹰钩鼻为风尚,也有人以中华人物的“天庭饱满,地阁方圆”为标准。

从某种意义上说,审美无高低,趣味有差异,也从来没有一个单一的国际标准。作为个体,自己喜欢就好!

中国的审美观起源于老子的《道德经》,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基于中国的易道哲学,老子美学的主要特征首先呈现为“对称之美”,即对事物相对相关性和无限可能性的整体表达。老子在《道德经》第二章中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这种追求终极和谐的对称美学,在今天获得了完全的印证,这也成为对现代量子力学的哲学解读。

西方美学精神主要体现在早期的酒神精神和暴力美学之上,好莱坞更是将暴力美学和工业美学张扬到极致,对人类形成了极大的影响,甚至一度成为世界审美的主流。然而,世界需要文化多样性的整体表达,东方美学尤其是老子美学精神所倡导的至柔之美,也是世界化解纷争、消解对抗的良药。

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三章: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于无间,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老子在《道德经》第七十八章中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老子的“上善若水”和“怀柔文化精神”早已融入中国人的集体性格,也成为中国人行为逻辑的内在密码。

在老子的美学构建中,生态即是“柔态”,“至柔”属于生命的本质特征。中华民族饱经磨难,但中华文化却以顽强的生命力成为当今世界唯一存活的古老文明,其中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道家“至柔”的文化基因。

中国传统的美学思想离不开儒、道、释三教,老子《道德经》中道的论述达到了历史哲学的至高点,是历代学者和统治者必须学习领会的思想内容。老子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都遵循道这个玄之又玄的规律,玄之又玄但不虚无的道是百妙之门,道之美在于无为,无为无欲不争自胜是所有美的创作者必须尊重的法则,当我们以自然状态去自由随心而不牵强造作地创作才会有好他作品。他认为大巧不是巧,若拙是最巧,凡事都在有无、难易、长短、高低、前后即统一又矛盾的对比中产生和谐之美,过尤不及,这就是道,天地人都要师法这个道,道就是遵循自然规律。所谓大道至简,大象无形,弱之胜强,柔之胜刚使玄之又玄的道之学说彷佛突然浅显明白起来:所有的美不是胜在外表强悍,而是上善若水,以柔克刚,那些人人可见的美不是真美不是大美,而只有外表柔弱,看似平淡无华,却内涵丰富,拙中寓巧,妙造自然的美才是完善的美!

老子的自然观,也是美学观,它是几千年中华传统哲学的明灯,对于我们从事艺术也有极强的指导作用,需要我们反复学习领会应用!


中国审美观的起源不是老子的《道德经》,而是中国审美观的起源是老子的《老子》。老子认为艺术美的核心是“道”与“无为”。老子审美观的思想影响着古代乃至当今艺术家审美观念。

一、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道家系中国古代思想流派和哲学流派。中国审美观的起源于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著作《老子》。老子在他的《老子》中说:“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无状之状,无物之象。”这些话都是对“道”的描述。“道”,系宇宙的根本,万物的起源,是完美无缺的绝对。

二、“道”,导出了老子的审美观。他认为:把从自然运作方式中抽象出来的“道”作为一种理想的范导原则,也就反过来将“道”流行其中的自然作为一种理想境界使自然作为审美对象而确立。

三、老子在他的《老子》中说到“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是古人用来指虚实相生的无声之美。大音,即美音。大象,即形象。最完美最宏大的声音是听不见的。最完美最宏大的形象是看不见的。其声最美,其象最妙。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中国现代美学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