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古代经学文化常识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古代经学文化常识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什么是经学?
经学原本是泛指先秦各家学说要义的学问,但在中国汉代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后特指《六经》。
经学是中国古代学术的主体,仅《四库全书》经部就收录了经学著作一千七百七十三部、二万零四百二十七卷。经学中蕴藏了丰富而深刻的思想,保存了大量珍贵的史料,是儒家学说的核心组成部分。
经学是怎样发展的?
经学,又称儒家经典,是中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代表性文献,包括《四书五经》等经典。经学的形成与发展经历了以下主要阶段:
1. 春秋战国时期: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内部存在着不同的思想家和流派,他们对论语、孟子等经典进行了注解和解释,形成了各自的学派和流派,如荀子的荀家学派、韩非的韩家学派等。
2. 秦汉时期: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导致儒家经典流传受阻。汉朝时期,儒家经典逐渐复兴,儒家经典成为官方教材,儒家思想逐渐成为国家意识形态,同时各派儒家经学逐渐融合,形成了中庸、大学、论语、孟子等四书经典的正式体系。
3. 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社会和政治环境的变化,儒家学派不断演变和发展,像王弼的道家和李氏学派等思想开始影响经学,形成了新的学术理论流派。
4. 唐宋明清时期:经学在此时逐渐形成完整的理论框架和教育制度。唐代出现了程颐等儒家思想家的注疏体系,宋代孟子的注疏构建了经学的大成,明清时期经学渐渐走向衰落,同时也兴起了徽学、江南学派、阳明学派等新的思想流派。
经学产生于哪个年代?
经学,即注经之学,为阐释儒家经典的学问,是我国古代四大学科门类之一。关于经学产生的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创始于孔子,因为孔子曾修订古代典籍为“六经”,并以此来传授弟子,开启了以“传经”的方式来“传道”的儒家学风;
另一说是经学始于汉武帝时代,标志是朝廷设立五经博士,以精通儒家典籍作为选拔官员的考察标准,从而使得阐释儒家经典成为专门的学问,也成为一种显学。
古代经学教育什么时候?
经学兴盛
天监八年诏书要求凡坚持学习能通一经的,经过策试可量才录用,即使寒门也不见弃。讲诵经学的风气曾盛极一时,陈文帝天嘉元年(560)嘉德殿学士沈不害上书请兴学校,选公卿子弟入学,使助教、博士朝夕讲经,文帝很表赞成,下诏书根据他的建议施行。
魏晋经学的发展及其在教育上的影响 东晋元帝即位,于建武元年 (317)设立了太学。这期间魏晋经学的发展对教育有一定的影响。古文经学之得以立于学官是在魏初,而东汉的十四博士都是今文经学。自董卓之乱,博士流散,到魏初重新立太学时,博士所传授课试的已不是汉末的今文经学而已被古文经学所取代。这一时期的经学虽退居次要地位,但在政治上仍有它的重要作用,学校的教学内容也主要还是经学。这个时期经学的特点是由汉代的注重章句训诂变为注重义理,从两汉师法家法的束缚中解放出来,而称为“魏晋经学”。实质上这已是儒、佛、道混合的经学。流传至今的重要经书,其中魏晋人注的占了一半。他们注经的特点是广采众说,自出新意,其成就超过了汉代经师。官学和私学的教育内容也有了变化。南朝儒生开始有讲疏、义疏之学。口头讲经的记录称为讲疏或讲义,义疏是阐发经义比经注更详尽的著作。义疏之学是受了佛教讲经的影响。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古代经学文化常识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古代经学文化常识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