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厚德博学文化传播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厚德博学文化传播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厚德、博学、求真、至善”的理解是什么?
一、“厚德”。“厚德” 语出《周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意谓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厚德”指人的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引“厚德”二字,意在期望师生员工以高尚的道德立身,以高尚的道德承载天下重任。 “厚德”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同时也具有时代意义。中央屡次强调要加强高校德育工作,要把提高道德品质作为育人之首。因此,这里的“厚德”既具有崇尚道德的涵义也具有重视德育的意思。
二、“博学”。“博学” 语出《论语·子张》:“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博学”既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引“博学”二字就是倡导师生员工努力学习,博采众长,追求广博的学识和渊博的学问。尤其是现在信息社会,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开放式办学理念的渗透,更要求学生要学贯中西,兼容并包,文理兼修,百科俱收,博采众长。而教师更需要不断广泛学习,更新教育理念、思维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现代高等教育的需要。
三、“求真”。“求真”出自《闽中理学渊源考》:“求真于未始有伪之先,而性之真可见矣;求善于未始有恶之先,而性之善可见矣。“求真”,指“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同时还有要讲究“真才实学”的意思。”意在要求教师和学生在学习和研究上,要不断追求和探索真理,勇于改正研究中出现的差误。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求真是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也是一种科学的治学方法,更是讲诚信的精神体现。我们全院师生能在教、学以及科研过程中做到“求真”,就能为国家为社会培养出道德高尚、知识丰富的高素质人才。
四、“至善”。“至善”出自《大学》开篇:“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从而提出一个道德修为的最高境界“至善”。引用“至善”不仅指道德的“至善”,而意谓追求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总之,“厚德”突出了德育为首的教育理念,是求学治学的前提和基础;“博学”是求学治学的目标;“求真”是求学治学的态度和方法;“至善”是做人治学要达到的完美境界,也是我们南阳理工学院教育所达到的最高理想。
厚德博学精业创新解释?
答:厚德博学精业创新,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是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当以奋斗不止;地势平阔,赞育万物,君子法地,当兼容并包。
博学,非博大无以至精深,一所真正的大学就当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襟与恢宏气度。
精业,精,完美的最好的,同时还有细致严谨严密之意,精益求精的对待工作,认真负责,完效完满地完成工作。
创新,创新精神是人类奋发向上,自强不息,不断进取不断超越自我的一种优秀品质。
厚德源自《周易大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其意为:天体运行,永无已时,君子法天故应奋斗不止;地势平阔,赞育万物,君子法地,故应兼容并包。其中自强不息即永远奋斗,勇敢面对自然和社会的挑战,表现了中华民族所具有的旺盛生命力和拼博抗争精神。
厚德载物即包容万物,以和为贵、以忍为高,表现了中华民族具有的宽广胸襟和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
中华民族正是以这种精神,在数千年发展中,虽屡遭挫折,历经磨难,仍坚忍不拔,百折不挠,努力进取,生生不息,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使自己昂首挺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厚德博学文化传播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厚德博学文化传播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