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评论】
作者:彭成(西南大学影视传播与德育研究所研究员)
随着韩国电影《季春奶奶》改编的电影《灿烂的她》的上映,日本电影《百元之恋》改编的电影《热辣滚烫》的票房突破34亿元。翻拍海外IP的影视作品和影视行业都热衷于翻拍海外IP的创作。这一趋势再次引发公众讨论。
“海外IP翻拍”可谓近年来影视创作的一个关键词。《好像也没那么热血沸腾》 改编自西班牙电影《篮球冠军》;《二手杰作》 改编自美国电影《世界上最伟大的父亲》;《超能一家人》 俄罗斯电影翻拍版《超能力家庭》……据不完全统计,近一年来院线上映的海外IP作品翻拍版已经有十多卷,涵盖不同题材类型。
为什么创作者如此青睐海外IP翻拍?主要是出于经济利益。相比开发周期长、结果难以预测的原创作品,以及很多人已经熟悉的国产IP,一些创作者更喜欢改编经过市场检验、票房和口碑都不错、相对成熟的电影。故事情节。对于中国观众来说,海外IP也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新鲜感,因此创作效率相对较高,投资风险也相对较低。不仅如此,海外IP的翻拍还可以激发观众讨论翻拍中与原作相比删减或增加了哪些人物和情节、为何如此对待等问题,从而拓展了文化空间借力原作的热度,翻拍的影响范围。
然而,翻拍并不是影视创作的终极捷径。海外IP诞生于与中国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具有独特且自洽的文化逻辑。如果一味照搬照搬,无法在改编过程中秉承原创精神,从根本上观察中国人的生活,站在中国观众的角度思考,以独特的艺术匠心弥合文化差异,作品就很容易水土不服。近年来,海外IP翻拍作品的口碑评分大多低于原作,徘徊在及格线附近。例如,悬疑片《瞒天过海》中,关键情节的走向、具体节点反转的设置、结局都与原作如出一辙。故事的发展已经被熟悉原著剧情的观众所预测,惊悚程度被大大削弱。电视剧《深夜食堂》直白地将原著中的日本居酒屋文化插入到了中国故事中,这让熟悉路边摊、大排档的中国观众感到格格不入。电影《人潮汹涌》中冷面杀手与群众演员互换身份的故事。剧情设置过于离奇,脱离中国社会现实,难以引起观众深刻的情感共鸣。
翻拍翻拍的例子不少,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是——的海外IP翻拍都是“炒饭”,这意味着主创团队缺乏原创性和创作诚意。近年来,每当翻拍电影上映,都会引发公众关于翻拍是否“山寨”的讨论。 2023年底,一家制作公司正式宣布将翻拍日本电影《花束般的恋爱》。消息一出,立刻引发争议。不少网友甚至发起了第二次创作大赛,本土版本的“花束般的爱情”故事纷纷涌现。搞笑之余,也展现了观众对“海外IP翻拍”的消极态度和真诚质疑。因此,在影视市场上,电影制片厂主动以翻拍作为营销题材的情况越来越少见。相比原作的热度,他们更在乎观众对创作能力和诚意的评价。一方面在创作上存在翻拍海外原创IP的热潮,另一方面在推动海外原创IP翻拍方面存在隐秘性。行业的矛盾心理可见一斑。
当翻拍形成创作趋势时,很容易导致行业原创意识缺失,原创能力萎缩。一个国家影视产业的健康发展,始终要依靠原创优质产品不断涌现的有力支撑。海外IP虽然具有一定的商业价值,但不宜单纯依赖或过度利用。中国要想成为影视强国,就必须提升原创能力,弘扬原创精神。一方面,有关部门可以出台相关推广政策,鼓励原创。例如,设立原创作品制作和推广专项资金。对原创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优惠。表彰和奖励优秀的原创作品及其创作者。建立原创影视基地,为创作者提供优质的创作环境和资源,包括设备、场地、资金、技术支持等,降低创作成本,提高创作效率。加大原创作品营销力度,包括通过影院、电视台、网络平台、影视节等渠道。加强与国际市场的合作与交流,引进先进的生产理念和技术,推动本土原创与世界对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击盗版侵权,保护原创者合法权益。另一方面,大力培养影视创作人才,强化“剧本为王”。大学和教育机构可以与影视公司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和资源,吸引更多年轻人投身原创事业。加强剧本创作培训,培养优秀编剧人才,通过剧组实践活动传授实用剧本写作技能。加大编剧过程投入,激发编剧创造力。
俗话说“馒头被别人嚼过就不好吃”。要让影视创作充满原创力和活力,与其绞尽脑汁、站在国外IP的肩膀上,不如扎根中国火热的现实生活和深厚的历史文化,从策划、制作到广播。在每一个环节展现出创新态度和创作勇气,共同创作出更多新颖、优秀的作品,让原创精神成为创作的主流。只有这样,才能为影视产业提供在高质量发展主航道上破浪前行的能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