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文化 >红军如何学文化,红军如何学文化知识

红军如何学文化,红军如何学文化知识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红军如何学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红军如何学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红军在教育和培养人才方面有哪些经验?

教育工作要坚持党的领导、科学安排、有序推进

红军如何学文化,红军如何学文化知识

党在领导根据地教育的过程中,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制定教育的路线、方针、政策,克服了诸多困难,在党员教育、军事教育、社会教育、普通教育等方面都取得了相当的成绩,为后来中央苏区的教育发展做出了光辉典范。

2、教育工作要坚持政治为先,确保正确的办学方向

工农红军的来源比较复杂,旧军队官兵、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游民无产者占了很大成分,将他们改造成坚定的无产阶级革命者,必须加强政治教育。

经过政治教育,红军士兵都有了阶级觉悟,都有了分配土地、建立政权和武装工农等项常识,都知道是为了自己和工农阶级而作战。因此他们能在艰苦的斗争中不出怨言。

3、正确处理教育与军事的关系,使教育为革命战争和革命政权建设服务

通过教育工作的深入开展,许多干部和官兵摘掉了“文盲”的帽子,大大地提高了部队和边界政府干部的军事、政治素质,培养了大批中高级政治和军事的领导干部,以及各种技术专业人才。他们在革命战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4、教育工作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学以致用

党的领导人非常注重在教育工作中理论联系实践,并在实践中提高教育的实效。红军开展社会教育也是和工作实践结合起来的。红军社会教育内容包括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

方法主要有宣传队、夜校、群众组织教育、个别谈话、发布文告以及组织群众实际参加战斗等。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坚持学以致用,是边界教育取得实效的重要手段。

什么样的红军文化?

红军精神即长征精神,集中体现为:坚忍不拔,自强不息,勇往直前。最显著特点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

井冈山斗争时期如何开展军民文化建设?

开展文化宣传,鼓舞军民斗志。

井冈山斗争时期,党和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还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和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及恢复发展地方党组织。

所以,红军每到一处,都非常注重运用各种文化形式,宣扬革命思想,抒发革命情怀,鼓舞军民革命斗志。

红军文化给我们的启示?

第一,方向和路线是决定一切的。历史,往往在曲折中前进。长征开始,也是走一步看一步,后来慢慢探索出了正确的道路。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一路上,到处都是敌人,危险无处不在。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红军为何能一次次打胜仗?这体现出了机动灵活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在夹缝里求生存,不断创造战机,变被动为主动,便是很好的例证。

第二,人活着应当有信仰、有精神。伟大的事业,从基础做起。从江西出发时,没有人想到长征要走两万五千里。一路走来,谁也没有投机取巧,谁也没有少走一步。为了革命胜利,为了解放劳苦大众,为了建立一个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他们不惜流血牺牲。那么,共产党人、红军战士为何能够克服千难万险,完成长征这一伟大壮举?这离不开坚定的信仰、顽强的意志。在艰苦的年代,人的灵魂之纯洁与升华,弥足珍贵。这种精神,不仅感染了中国军民,也感染了外国友人,让他们愿意为革命提供帮助。

第三,面对艰难困苦,要经得起考验。“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长征,是一种向生命极限的挑战。饥饿、寒冷、疲劳等,都没有使队伍垮掉。飞夺泸定桥,是长征中的一场著名战役。红四团官兵冒着大雨,在崎岖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进,昼夜兼行120公里,创造了一场军事奇迹。长征途中翻山越岭,靠的都是两条腿。气候恶劣,没有帐篷,缺衣少粮,过草地时,每夜的露宿都是一场生死考验,不断地有人冻死、饿死。红军战士不畏艰险、百折不挠,在各路大军的围追堵截之下顺利逃生。丰富的故事和细节,让人情不自禁地对红军长征肃然起敬。

第四,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也是长征胜利的关键因素。1936年6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访问陕甘宁边区,写了大量通讯报道。在采访过程中,他被长征精神深深地感动了。红军一路跋山涉水,善于在苦难中寻找乐趣。虽然饥寒交迫、衣衫褴褛,但战士们的脸上,充满阳光和笑容,眼神中流露出坚毅的光芒。这样一支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队伍,是不可战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红军如何学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红军如何学文化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