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文化 >数学文化研磨课,数学文化研磨课心得体会

数学文化研磨课,数学文化研磨课心得体会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数学文化研磨课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3个相关介绍数学文化研磨课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磨课?

磨课活动要以五至十人异质同组为宜,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序推进。要针对难点和热点问题不断地推敲、探讨,取长补短。

数学文化研磨课,数学文化研磨课心得体会

磨即研磨,磨课是教师在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梳理教材,设计方案,共同探讨,反复推敲,最终生成好课的过程。

有效磨课还必须遵守以下八个基本要求:

一、磨课活动要以五至十人异质同组为宜。

这样,易于发现不同问题,提出不同观点。因为,教师只有在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中才能对各种观点作进一步的比较与鉴别,才能获得对问题更为本质、全面的认识,才能实现共同提高。

二、遵循磨课程序,实实在在地按序推进。

平时磨课活动中,参与磨课的教师有的不进行备课分析,而是直接编制教案,对编制教案的基础是什么?课标、教材还是学生?教师们的回答是经验。缺乏课标和学情基础的教学设计是教师的一相情愿,这种固守经验、本末倒置的做法违背了磨课的本意——教师在生成好课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与技能,实现专业成长。

三、反复但不重复。反复是不断地推敲,是质量的螺旋上升,而非简单机械地重复。

教学是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磨课正是这种创造性呈现的过程。磨课可以使我们在推敲中产生新方法、新理念,促使教学更加完美,这才是反复的价值。

四、经常化和制度化。

当数学遇上古诗词,会发生怎样的碰撞?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说的是三四月,

却谁知是五六年。

七弦琴无心弹,

八行书无可传,

九连环从中折断。

十里长亭望眼欲穿。

百般怨,千般念,万般无奈把郎怨。

万语千言道不尽,百无聊赖十凭栏。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

千片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都不见。

当数学遇上古诗词,会起奇妙的化学反应:

1. 将二元一次方程巧妙地融入诗歌中。

明代数学家程大位有一首著名的数字诗:

肆中饮客乱纷纷,薄酒名醨厚酒醇。

醇酒一瓶醉三客,薄酒三瓶醉一人。

共同饮了一十九,三十三客醉颜生。

试问高明能算士,几多醨酒几多醇?

这首诗的意思是:一瓶醇酒,可以让3位客人喝醉;3瓶薄酒,可以让1位客人喝醉。现在有33位客人喝醉了,他们一共喝了19瓶酒,请问:其中的醇酒有几瓶?薄酒又有几瓶呢?

诗词里也是有数学计算的,(以下诗词数学之论权当谬论,一笑便好)

比如

苏东坡《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就含有一句10以内的加减法,如下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

曹孟德另一首《短歌行》有一句比例题“周西伯昌,怀此圣德。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大词人辛弃疾《满江红》,也有一句相当于小学水平的分数题,“可恨东君,把春去春来无迹。便过眼、等闲输了,三分之一。”答案应当是二月,还有一道可能包括化学和生物学的高级方程式“三分兰菊十分梅,斗合就、一枝风月。”而另一首《鹧鸪天》的句子明显有些像四舍五入“百年雨打风吹却,万事三平二满休。”,他写给妻子的词《浣溪沙》有一道乘除法“两人百岁恰乘除”。最妙的还是那道应用题《武陵春》“走去走来三百里,五日以为期

清朝诗人赵翼在《论诗》中谈及文学天赋,也用了一道数学题,原句是“到老始知非力取,三分人事七分天。”

宋代诗人叶清臣有一首《贺圣朝》,包括了一首幼儿计算题,“三分春色二分愁,更一分风雨。”

其实,诗词里的分数题比较多,比如佚名《解佩令》“春色三分才过二”,比如李之仪《临江仙》“偶向凌歊台上望,春光已过三分。”比如陆游《春雨》“人生十事九堪叹,春色三分二已空。”比如洪适《满江红》“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比如毛滂《蝶恋花》“春过二分能几许。银台新火重帘暮。”

有一首宋词《柳梢青》,若是戴着有色眼镜去看,几乎全词都是数学题,全词如下

古代数学中的“化圆为方”是什么意思?该如何理解这一概念?

这个问题很宽泛,侠义上就是用多边形面积来代替圆的面积。多边形边数越多越接近圆,但是运算量就越大:公元263年,中国数学家刘徽用“割圆术”计算圆周率,他先从圆内接正六边形,逐次分割一直算到圆内接正192边形。他说“割之弥细,所失弥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则与圆周合体而无所失矣。”,包含了求极限的思想。刘徽给出π=3.141024的圆周率近似值。公元480年左右,南北朝时期的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结果,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在数学史很多数学家有研究,简单讲:给定一个圆,是否能够通过尺规于有限次内作出一个正方形,使得它的面积等于圆的面积。最终,数学家们完成了不可能性证明。也就是pai是超越数即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不可度量。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近代数学很多的思想方法,也体现我国古代数学的辉煌。为先哲们点赞。

以我个人之见。这是一种计算的简便方法(如。5度的弧长近等于直线)。另外。在运动的质点做功的路程上也有一种特殊的意义(如。天圆地方)等。都有很多不同的意义。谬论及多。敬请批驳。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数学文化研磨课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数学文化研磨课的3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