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文化 >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意义

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意义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如何学习中医?

中医分三部分:医理、医药、医法。

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意义

有人从难入门:《内经》、《本经》、《伤寒》+《金匮》

有人由易入门:《内经知要》/《医学三字经》、《药性歌括四百味》、《汤头歌》

有人看教科书:《医宗金鉴》(清朝的医学教科书)

有人一两本书入门:《灵枢》、《幼科铁镜》(火柴棒医生)

有人读书无数:《千金方》、《外台密要》《临证指南医案》、《张氏医通》、《……》

有人一科入门:《傅青主女科》

有人怪诞入门:《辩证录》、《三两三》

中医涵盖太大,各有所长,其实根本不统一。

基本上分为大方医和卖药医。大方医基本上是摸脉开方的医生,基本上都是《伤寒论》的路数。卖药医就是家传秘方,以此为生,有单方一味气死老中医之说,因为有些的东西完全说不通为什么,但它就是能治病。

您好,谢谢您提出的这个问题。作为一个中医爱好者,我想简单的说说自己的看法,和大家一起交流。

首先,喜欢是第一位的,没有喜欢做基础,中医学习中的繁复和枯燥是无法持续下去的。

其次,是要经常阅读古籍,熟悉古文的表达方式,能够正确理解古籍著作中的用词用语含义。这对中医学习非常重要,因为中医的精华是在古典文化当中。

第三,要请一位名师指点,这个也是最难的,因为得遇名师是需要机缘的。中医是一门实践科学,也是经验科学,没有好的老师指点自己去悟,可能会走很多弯路,需要更多的时间、甚至经历错误。

第四,推荐几部经典中医论著供您学习阅读,比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温病条辨。这部四部书被称之为中医学上的四大名著。当然,平时还要多学习经络和穴位等知识。中医学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精髓,博大精深,很多人学十几年甚至几十年都未能窥其全,这种学习既苦且乐,颇有意思啊。

我也是在这条路上的探索者,我也在寻求名师的指点,欢迎喜欢中医的朋友一起交流啊!

你好,我是一名医学生,对于学习中医呢,不敢说我很擅长,不过可以说些自我的想法,不当之处请见谅。 首先,根据你的情况,我想还是要先告诉你,学习中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的是长久的坚持,我想,在某种意义上,学习和阅读一样是一辈子的事。 所以在学习之前,你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当然如果你已经下定决心,请忽略我上面的话。
其次,比起以前,现在我们医学生学习中医都有了一套较为系统的理论。所以这里按我们的学习顺序推荐你几本书: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针灸推拿学等。这些书会让你基本了解中医的框架,从而进行更加系统有序的学习。 再进一步学习分科的知识,比如中医内科学,中医儿科学等等。

然后,在理解记忆这些知识的同时,建议你买相关医学古籍来看,仔细研读《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等等,这些都是古代著名医家的典型著作。通过仔细的钻研,你会对中医有更深刻的了解。
除此之外,除了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更加的注重实践,注重实践,注重实践,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这也是我们每个中医老师都会强调的事情,在学习了相关的临床知识后,就要尽可能的多跟老师,跟名师,多上临床。 “纸上得来终觉浅”,临床中的很多疑难杂症是书上没有明确的,这就会扩展你的知识。

在空闲时间,你也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名医的教学视频,比如郝万山所讲的《伤寒论》,这个比较经典,以及加入一些中医论坛,一起讨论学习。

最后,希望学习中医的朋友们,我们一起共勉。

我分享一下我非中医学学历学习中医的历程,供大家参考。

一、我在学校里学的是中药学,也学习了一点中医基础理论,但是印象并不深刻,后来毕业后在一家中医院工作,切实感受到中医的博大精深,也觉得中医很神奇,我记得我们医院有个老大夫会用周易给人看病,还能算丢失的东西在哪里能找回,就觉得这个东西太玄了,后来我就找这类方面的书看,发现看不懂。

二、本身我身体也比较弱,我就开始看一些养生的书,记得最喜欢的就是中里巴人的《求医不如求己》还有一些按摩方面的书,关键是这些书都能看得懂[捂脸]。

三、再后来我就认识了我现在的老师,他看我悟性还可以,就让我看中医的四大经典,《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这几本书,开始也看不懂,找了很多白话文注解看。

四、有了一定基础后我又学习了《周易》《四柱命里理》《五运六气》等比较玄学的东西。

五、再后来正式拜师学习中医了,走中医师承之路了,系统的学习了《中医基础》《中医诊断》《中药学》《方剂学》以及内,外,妇,幼儿,针灸等。

六、现在我还是一名小学生,很多中医知识需要去学习,去实践。

七、所以我觉得学习中医兴趣跟悟性是很重要的,而且一定要有大医精诚的境界,入门的话可以看着中医的科普,简单易懂,有点基础的就看些中医院校的教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何看待当下的“国学热”现象?

“国学热”有好几方面原因,我认为人们谈国学、学国学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个好现象。在这个文化多元的时代,大多数人能够以批判地眼光看待各种学说、著述,少数人云亦云者也能在潮流中渐渐有自己的体悟和选择。国学也一样。希望这股风刮得更烈些。

主流媒体不遗余力的倡导在“国学热”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从早期的《百家讲坛》到后来的《中国诗词大会》、《了不起的匠人》,再到如今的《中国地名大会》,观众们在媒体的引导下,有机会得睹中国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不止是倡导,方式也很重要。传统固在,博大精深,我们不缺文献可读,也不缺史料可查。曾经,国学离人们很远,远离人间味道,学生课本上的作品和人物大多是刻板模样,似乎就为了让人背诵而存在。更不要提普通人和国学间的重重距离了。

《百家讲坛》让人们看到了有血有肉的人物,历史不是时间线式的平铺直叙,讲师们生动的讲述如告诉我们某个身边人的故事,跌荡壮阔的事件也如在眼前。《中国诗词大会》“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节目定位使诗词离开书本,跨越历史长河也能照亮我们当下的生活。我们不曾想过诗词可为我们的日常增添怎样的色彩,粗略一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试图解释全部。从《中国诗词大会》走出的武亦姝、陈更们的耀眼让人看到了“气自华”是怎样的存在。《了不起的匠人》让人暂时从科技与速度中抽出身,见识寻常生活里的慢工出细活,被传统技艺折服。

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其实是个人的文化自信是“国学热”的关键。记得小时候看的一些杂志,多有一些外国如何如何,中国如何如何的比较,笔墨多在中国的不如人上下功夫。如今,我们把更多眼光收回来了,我们的建筑、我们的服饰、我们的礼仪规矩越来越被我们自己看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不再仅靠官方的呼吁,更多人已经主动地参与到中国传统的继承与发扬中去。这些本就可以和我们的生活融为一体。

仰慕、走近、熟悉、懂得,是我们与挚友结识之路,也是我们与国学的相遇相知。“国学热”不要热一阵子,热一辈子才好。


我认为“国学热”是好事,但要理性对待。

首先,我们强调中华民族的复兴需要有文化自信,让我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把中国传统文化再捡回来,再发扬光大,再与经济发展相融合,真正做到中国特色,我们的发展要有自己文化方面的内核。如果我们中国人自己都对中国传统文化和国学经典不熟悉,很难清楚如何做到文化自信。

其次,我觉得国学学习应该从娃娃抓起。孩子小,去背诵国学经典,是很需要的,但要与实际事例相结合。也不要演变成孩子和家长之间的背诵能力攀比。而是要让孩子从小熟知内容,在成长中慢慢体会。能让国学精髓在潜移默化中生根发芽。

再者,成人学习国学也要少一些功利心。国学不能成为经济自由后粉饰自己的包装,不能成为刻意展现自己的谈资,也不需要作为精神焦虑的培训信息去兜售,而是应该从内心发现国学经典的好处,从中能汲取一些古人留下来的优秀思考方式、方法和理念。

因此我认为“国学热”绝对是好事,只要注意学习方法和目的。


国学,是我们上下五千年的智慧的结晶,也是老祖宗的智慧。

以前我们经济落后,做什么都要学习西方的,马云去国外考察一圈回来建立了阿里巴巴,你可以看到,但凡中国先进的东西,都是学习西方先进国家。

一学学了好多年,把我们的东西学丢了,全民英语热,不会语文没事,英语不会就完蛋了,世界末日,以后怎么工作,搞得好像孩子大学一毕业就进入世界500强一样。

自从2008奥运会以后,我们突然清醒了,中国强大了,我们不再低头做人了。国学自然而然的热了起来。

孔子学院开遍了全球。

《孙子兵法》是美国军官人手一册的必读书。

日本人苦苦研读论语。

当我们重新研读老祖宗的智慧时,终于明白了为什么半部论语治天下,也明白诗经里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本来就是贵族之间的门当户对。

进入新世纪以来,全方位的国学热四面兴起并持续升温,其中媒体的参与固然起了很大作用,而来自民间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和需求成为主要的推动力量。

新世纪国学热兴起和持续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现代化进程90年代以来快速和成功的发展,及其所引致的国民文化心理的改变。

从历史上看,后发现代化国家处在现代化工程初期时,多采取启蒙式的文化动员,批判传统,引进西方文化;而在现代化受挫期,更容易全盘否定自己的文化传统,反映了追求现代化而不得成功的集体焦虑。当现代化进程驶入快速发展的轨道、经济发展取得成功之后,国民的文化自信便会逐渐恢复,文化认同也随之增强。这在后发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史上是常见的。

在90年代中期以来的中国,与传统文化不同程度地隔绝了多年之后的人们,在文化信心得以恢复的同时,便急切地想要了解自己祖先创造的灿烂文化,促成了对国学资源的全面需求。

从这一点来说,国学热的出现是中国现代化成功发展的文化表象,是有其必然性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国学文化传承中医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