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文化 >饮食中的哲学文化,饮食中的哲学文化有哪些

饮食中的哲学文化,饮食中的哲学文化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关于饮食中的哲学文化的问题,于是小编就整理了2个相关介绍饮食中的哲学文化的解答,让我们一起看看吧。

中国饮食文化思想根源?

中国饮食文化的思想根源,说到底就是要求人们顺应天的节律进食,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综合唯美是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最高哲学思想是由中国民族文化的积淀形成的潜在的,蕴含着大量的哲学因素中国哲学思想以贯穿渗透于中国饮食文化的各个方面

饮食中的哲学文化,饮食中的哲学文化有哪些

中国饮食文化体现了什么中国传统文化和思想?

一、艺术

中国菜很早就讲究色、香、味俱佳,《后汉书·边让传》:“函牛之鼎以烹鸡,多汁则淡而不可食,少汁则熬而不可熟。”中国菜的取名多彩多姿,以写意手法命名的有“龙虎会”、“凤爪龙衣”、“狮子头”、“佛跳墙”,以人物命名的如“东坡肉”、“宋嫂鱼羹”、“宫保鸡丁”。

唐朝皇帝唐懿宗命皇宫内准备各种美味给同昌公主食用,其中“灵消炙”这道菜,是用喜鹊舌、羊心尖等材料调制而成。

二、文学

中国菜在文学作品中记录了许多不同历史时期中的著名菜肴,例如《红楼梦》、《金瓶梅》等,现代美食家经常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找到创新和恢复古代菜肴的方法。《红楼梦》第六十回【牛奶茯苓霜】:“……只有昨儿有粤东的官儿来拜,送了上头两小篓子茯苓霜。

这地方千年松柏最多,所以单取了这茯苓的精液和了药,不知怎么弄出这怪俊的白霜儿来。说第一用人乳和着,每日早起吃一钟,最补人的;第二用牛奶子;万不得,滚白水也好。我们想着,正宜外甥女儿吃。……”。

三、哲学

中国的饮食文化在各个方面体现出来,古代的哲学家经常用烹饪方式来进行比喻,如《吕氏春秋·察今》载:“尝一脟肉而知一镬之味,一鼎之调。”

老子在《道德经》中也提到:“治大国,若烹小鲜”。孔子曾提到:“食不厌精,烩不厌细”和“肉不正不食”以比喻身正和严格要求自己。班固在《汉书》中也写道:“王者以民为本,而民以食为天”,将饮食看成是治理国家首要的问题。

“庖丁解牛”出自《庄子》,讲的是顺其自然的养生之道。“君子远庖厨”,来源于《礼记》。意为心胸广大的人应该仁慈,不应进入厨房宰杀动物以备食用。中医学家认为,饮食是健康之本。药王孙思邈说过:“救急之道在于药,安身之本在于食。” 而《本草纲目》作者李时珍也有“药补不如食补”的说法。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类与大自然是一个整体,人类的生存保障和生活质量的提高,主要依靠于大自然中生长的食物,故有“天人合一”和“民以食为天”的说法。天人是相通的,人无时无刻不受天地的影响,就像鱼在水中,水就是鱼的全部,水的变化,一定会影响到鱼,同样地,天地的所有变化都会影响到人。

古人把人放在天地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要求人的一切行动都要与大自然统一起来,融合起来,颐应起来。如《黄帝内经》中就明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老子》中也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而人居其一焉。”

所以,人们的饮食,也要融入大自然之中,遵循“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而只有树立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才会真正理解中国的饮食文化。“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说的是人类与大自然相互依存的道理。实际上古人说的天人合一往往是“天”的意志,它通过天支配人事,人要顺天感动天意。 “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表现为中国人强调进食与宇宙节律协调同步。

到此,以上就是小编对于饮食中的哲学文化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希望介绍关于饮食中的哲学文化的2点解答对大家有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