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学文化 >提升技能水平 加速人才培养的措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提升技能水平 加速人才培养的措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专家点评】

作者:徐晓明(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员、部中央研究室副主任)科学技术)

提升技能水平 加速人才培养的措施(提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优秀中华文明资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物工作,发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引导文物工作者堂堂正正、创新创业锐意进取,不断探索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文物保护修复之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让更多文物文化遗产焕发生命力,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我们要积极推动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辽宁省图书馆古籍修复人员正在修复古籍。新华社

我国是举世公认的文明古国,拥有世界领先的珍贵文物资源。文学传达真理,物品传达精神。文物是历史最有力的见证者和讲述者。近年来,《我在故宫修文物》、《重生技》等热门纪录片让文物修复者这群人走进了公众的视野。与许多光鲜亮丽的行业不同,从事文物修复需要承受艰辛和孤独。他们“选择一辈子做一件事”,日积月累磨练技艺,很好地诠释了——工匠精神的深刻内涵:“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这些默默的守护者用他们灵巧的双手和挑剔的眼睛,以及他们的聪明才智和热情,赋予文物“第二次生命”。在他们手中,那些松散破损的古籍、被洪水淹没的墙壁、坑坑洼洼的雕塑,在短短数寸之内就恢复了往日的光泽和魅力。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有1.08亿件(套),其中不少需要修复。但到2022年,文博系统现有18万名从业人员中,专业技术人员仅有5.5万余人,高级职称人员不足1.2万人。在这1.2万人中,修复技艺高超、理论知识水平高的文物修复者更是凤毛麟角。据业内人士介绍,培养一名优秀的文物修复师大约需要八年的时间。从某种意义上说,稀缺的文物修复人才与文物一样珍贵。

放眼国外,文物行业专业技能的规范化、科学化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日本政府和社会高度重视文物领域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工匠可以通过参与技能水平评估等方式提高认可度。在意大利,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推动文物修复人员的培训和评估,努力提高其专业技能。

回顾过去,文物修复师在我国早已缺席,只是作为文物保护工作者子类别中的一个职业以抽象的形式存在。直到2021年出台了《职业分类大典》,明确了陶瓷、壁画雕塑、纸书画、金属、木工、砖石等共13个职业方向,文物修复师才开始作为一个新职业而存在。科学标准的出台,为从业人员的准入门槛、技能水平、专业培训等提供了统一参考。需要看到的是,明确工种、颁布统一标准只是加快文物修复人才培养的重要一步。接下来,您需要执行以下操作:

一是以系统理念谋划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储备职业技术人才后备力量。除了遵循传统的“师徒”技能传承模式外,还可以拓宽思路,通过产教融合等多种渠道,为文化机构和职业学校搭建交流平台,让人才培养更加深入。结合行业培养需求,加快培养毕业生。成长为高层次技能人才。

二是完善文物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机制,为文物工作者成才创造条件、提供平台,培养更多高技能文物人才和大工匠。探索提高文物工匠学历、专业技能水平与工资挂钩等做法,提高文物技能人才待遇和地位,让文物技能工作成为人人尊重、向往的职业,吸引更多年轻人从事文物修复、考古工作。

三是加快建立健全010-3万申请支撑体系。通过制定评价标准、提供竞争舞台,培育文物修复人才成长的土壤,使他们有成长的支撑、有创新的舞台、有奋斗的奖励、有工匠精神。已成为文物行业的通行做法,让传统技艺代代相传,文化遗产得以长久传承。

(项目组:记者任欢、张胜)

  

相关推荐